面对新媒体 艺术要赶趟儿(新评弹)
坐在北京的地铁车厢里,电视屏幕里不是放映新影片的片段,就是播放国家大剧院的新节目,最近还发现,原来微信里也可以欣赏国家大剧院制作的歌剧音乐了,只要戴上耳机,音响效果并不差,有报道说,微信点击量超过了10万。在今年的国家艺术院团“演出季”里,利用新媒体传播信息也是一景,演出预告和精彩剧情因而走进了市民当中。
艺术搭上新媒体的快车,可谓一路疾驶,演唱会能在线直播,弹幕电影正在走俏,上网看影视更是近几年的家常便饭。由于方便、轻松,观众数量远远超过了剧场、影院。不过,除了影视外,许多艺术表演在新媒体中几乎还是看不到他们的身影,听不见他们的声音,他们甚至想都没想过自己的表演与网络、与微信还能有什么太深的关系,在他们看来,不就是做两条广告、看看吐槽吗?
我坚信未来的观众还是会走进剧场看演出、听音乐的,但我也深信运用新媒体欣赏艺术的人数将会与日激增。因为在相当多的人尚未养成去剧场、进音乐厅的文化习惯时,新媒体就已经非常普及了,这是个我们不能不面临的现实。这个现实虽然来得太快了一些,有点超前,但确实无法回避。
其实,能否充分利用新媒体,与文化责任和市场意识有关。
国家大剧院的经营理念是用艺术改变生活,所以,几乎所有的新媒体都在他们的应用范围里。他们认为,新媒体更容易普及高雅艺术,那些经典作品可以通过新媒体在观众听众的心中反复回荡,或许正因为如此,网络、微信、手机视频、地铁电视,我们处处都能与国家大剧院不期而遇,大剧院的舞台由此延伸到无限的空间。
对那些靠市场存活的影视作品、小剧场话剧、流行音乐而言,没有传播就没有吸引力,没有吸引力就没有票房,因此,在经营中,不断寻找新的方式传递信息、千方百计与观众寻找互动渠道,早已成为他们的生存本领。
面对新媒体,无动于衷的,实际还是那些既不讲文化责任、又不具备市场意识的院团,他们一边继续高喊上级不支持、观众没眼光,一边仍然强调广告太贵、支出太大,就是没有反思自己的经营理念是不是滞后了,就是不去反省自己的传播力是不是有待提高。
从前,我们的舞台演出也讲多媒体,不过那是舞美和灯光,为的是追求奢华,显示高科技。今天,演出也需要新媒体,但这是为了传播,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尤其在推介艺术新作时,新媒体的能量最大,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将一个个原创作品的信息传递给千万人。运用新媒体的传播效应,就目前的状况看,费用并不昂贵,关键是策划、设计、运营水平的高低优劣和我们对新媒体的重视程度。运用新媒体,当然不是替代剧场演出,或是出让版权,而是增强艺术作品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我们如今已经处于一个新媒体日趋发达的时代,传统媒体需要迎接挑战,与媒体息息相关的传统艺术,更需要新媒体的支撑。不运用新媒体,就会失去大部分年轻观众,就会与市场脱节,就可能逐步削弱传播力、降低存活率,最终还可能退出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