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花儿去耕田
渭河岸边,南山深处,那金星般闪烁在河谷溪畔淤泥里的是看灯花,五六寸高的花身,指甲片大的花朵,在春寒料峭中绽放着。没有绿叶的陪衬,连草儿们都未复苏,它就急急忙忙地赶来了,赶元宵节的灯会来了。常在溪畔玩冰的孩子们那星星般的眼睛发现了星星般的花儿,捧一棵回家,隔着门就喊:爸爸妈妈,看灯花儿开了!大人们听见了,看见了,枯燥了一个冬天的目光滋润了,他们知道,春天真的来,该到收拾农具准备春耕的时候了。
真正的南山庄稼人对节气的记忆是花儿。节气是无形的,死的;花儿是实在的,活的。什么节气什么花儿开,看得见,捏得住。跟着看灯花儿开放的是搬粪花(斑凤花),她来的迟了些,有时间装扮上了近似芍药花的叶子,在桃红的花瓣上略施粉脂,嫣然怒放。当小姑娘们采来一把,扎成花儿毽子踢的时候,大人们就开始往地里送粪了。先前山坡地里是畜驮人背,平地里是架子车拉运;现在农机路村村通,田间道路进地头,农用车拉粪替代了人力劳作。尽管市场上的化肥有各种各样,非常便利,农家肥搬运费力,人们还是要把积攒成堆的粪土运到地里。因为农家肥能肥地,产的是无公害、纯天然的庄稼,自给自足的庄稼人谁不喜欢呀!
当霏霏细雨洗净了残冬的尘埃,桃树枝头点点红时,犁铧就插进了土地,春耕开始了。“开犁种胡麻,七股八柯杈”,胡麻种子落地,青稞、蚕豆开种。这时节,满山桃花争艳,微耕机轰轰响,耕牛哞叫声声,喜鹊、老鸦跟在犁铧后面,喳喳叫着,犀利的眼睛盯着犁铧翻开的土地,搜寻着黄地老虎之类的软体虫子。好不容易熬过了寒冬,开开荤,美餐一顿,或者是打个牙祭也好。
“莫道杏花无动静,胭脂一点是消息”。花儿相继开,农活一茬茬,在桃花飘零中,杏树枝头泛起了红晕,南山的庄稼人春耕最忙的时节到了。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地膜种植玉米经过了两年的试种,人们已经积累了经验,从历史到今天,玉米终于在这老南山试种成功,长势好、产量高,比种小麦的收益翻了一倍多。家家忙着施肥翻地,垅畦铺膜,到了苏轼“杏子枝头香蕾破,淡红褪白胭脂涴”时,整片整片的土地便成了一畦一畦的白色。在点种前铺上地膜,保湿压墒。玉米铺膜结束,人们还要披着杏花雨种瓜点豆。豆是豆角,南山气候凉,同样要地膜种植,这几年连片种植的豆架王品相好,质地佳,市场热卖。随杏花雨种植,到六月间麦子收割完了收获上市,正是市场上的温室豆角收尾期,钻个空隙,被称作南山无公害绿色产品备受市场亲睐。瓜是西葫芦,有的和豆角套种,有的另辟园地种植,同样是露天栽种,同样挤在塑料大棚种植的空缺时段上市,同样的市场潜力和良好的收益。
“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在一场水雪朵儿的敲打下,七大八小的孩子们开始折了柳枝做柳笛吹,呜呜咽咽成山村动听的乐奏,在这嘈杂的柳笛声中,梨花懒懒的惺忪着眼睛,朦胧中的梨花眼带微微的血丝,当她的梦完全醒来时,眸子就雪亮雪亮的了。雪亮的眼睛是能洞察人心的,于是她就招呼人们,别记那老掉牙的农谚了,什么“白杨树叶儿圆,种的豌豆角儿繁。”全球气候变暖,南山也一样的,跟着我种豌豆吧。于是,人们就急急忙忙地种豌豆、大豆了,这是南山的传统作物,两者未成熟时的嫩角可都是上好的蔬菜,等不到成熟收割就都变成钱装进农人的衣兜里了。玉米地铺好的地膜该下种了,精选好种子,再次走进白花花的地畦里,种下去的是金黄颗粒,收获的将是金棒棒。
“带叶梨花独送春”,雪白的梨树梢染上了绿色,暖风吹拂,梨花飞雪般凋谢着。农人们收拾起犁铧,青壮年搭上了出山的汽车,奔散在大大小小的城市打工了,把土地和庄稼留给了留守的家人。
梨花带叶了,杨柳染绿了,山坡绿透了,各色各样的花儿开遍了山野,麦田里的杂草也长高了。提上竹篮,戴上草帽,村姑村婆们上地锄田了。采一把路边盛开着的野玛瑙花瓣,放在提着凉水的杯罐里,那股淡淡的含着冰糖味儿的馨香便被你装走了。“锄禾日当午”的时候,喝一口,那清凉,那滋润,那香甜是无言语能够表述,只有亲身体验才能享受的。如果上地时带上还没入学的孩子,孩子在折花摘草,踉跄欢呼;蝴蝶在闻花问草,翩翩起舞,错把为孩子撑开的花伞当做花朵儿艳放,那情景妙趣横生,优雅绝伦。
麦苗在拔节,油菜花开遍地黄。蜜蜂登台演出了,嗡嗡嘤嘤,穿梭在花丛中。就把忙碌留给蜜蜂们吧,让人们在清闲中守护收获季节的到来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