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熏腊肉为何年年都是热点话题?

17.12.2015  01:54

    年关将近,四川达州市民又开始为准备年货忙碌,赶制香肠、熏制腊肉成众多家庭的重头戏。本着既减轻空气污染又满足百姓生活需要的原则,达州已在中心城区规划设置4个腌腊制品熏制点;对于擅自在中心城区设置腌腊制品熏制点或进行熏制活动的,有关部门将依法处500~2000元罚款,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这条新闻,去年就是新闻,内容基本都是一样,就是市民自己想熏腊肉,政府说污染空气所以要搞定点搞集中,不听话的要处以罚款。内容外,在网络和媒体上引发的评论也几乎一样在为腊肉叫屈:政府出台政策要考虑老百姓的实际需求和感受!熏腊肉是地方饮食文化,传承这么多年,以前没对大气造成多大污染,到现在怎么就成了污染大气的罪魁祸首?

    这话乍一看,还真入情入理,可是确实也有考虑不周的地方,一是古时人口没这么多也没这么集中,能熏腊肉过年的富户也没几个,所以污染就不大,再加之别的污染几乎没有,所以熏几块腊肉几乎没有影响。而现在城市人口如此密集,熏腊肉对大气所造成的污染是客观存在的,大家一集中,污染就加大,汽车尾气啦工业污染啦又多,熏腊肉就有可能像压死驴的最后一根稻草,让天空再不能承受最后一缕烟气。

    这么说不过就是实事求是地说话,并不是为达州政府洗地和找辙。不是市民只爱腊肉不爱蓝天,在笔者看来,政府的做法之所以遭市民反对,原因很可能不在禁熏腊肉本身。城市雾霾,是许多污染源叠加在一起形成的。治污,单一地限制甚至禁止一个方面的污染,显然起不到多大的作用。也就是说,要治霾,必须多管齐下,如果不同时下重手治理对雾霾形成起关键作用的工业污染和其他污染,而只拿烟熏腊肉开刀,能有多少成效不说,难免也有公平——这可能才是大家反对政府限熏腊肉的深层原因。

    如此来看,腊肉被限,其实反映出的是地方政府分析问题片面和执政理念太过单一的问题。大气污染和各种社会矛盾一样,其成因多是各种因素的叠加,本来就错综复杂,解决起来也不可能“一招致敌”。不化解主要矛盾,只拿好管的、面子上的开刀,除了“”,就是“”,那问题就不可能得到真正的解决不说,也必然引起群众的反感和舆论的反对。

    像腊肉被限一样,一些地方政府在推出某项政策政令后,总会听到很多反对的声音,往往,政府只是一边苦口婆心地“希望群众理解和支持”,一边又不遗余力地全力推行,结果就是反对的声音年复一年,越来越大。所以政府方面现在要讨论、要解释的,不应该是熏腊肉对环境的危害有多大,而是认真分析这些声音的频谱,多角度切入,多方位地去思考,以求从这些声音听到最真实的民意表达,看到和了解到最急切的民意诉求,并最终找到真正有效的解决之道。 蔡宁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