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赤脚医生奔走乡间30载 “家庭签约”再续行医路
中新网兰州6月16日电 (张婧 杨艳敏)“一辆自行车、一个听诊器、一台血压计、一盒玻璃针,每天奔走在乡间……”这是村医杨焕昌30年前的行医历程,如今快50岁的他不仅在轻钢结构的村卫生室坐诊,还成为村里1900多人的家庭签约医生。
杨焕昌所在的沙坝村隶属于甘肃陇南市宕昌县沙湾镇,当地位于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秦巴山区交会处,素有“秦陇锁钥,巴蜀咽喉”之称,诗人李白的千古绝唱《蜀道难》中,“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就包含着对陇南山大沟深、交通闭塞、行路之难的感叹。
受地理条件影响,当地村民一直受困于看病就医难题,甚至有不少村民因病致贫。“当时村里唯一的赤脚医生跟着前辈老大夫,一边学习一边诊疗,‘半农半医’负责全村人的卫生健康。”出生在沙坝村的杨焕昌看到这一切,便从小立下做一名医生的志向。
图为沙湾镇中心卫生院医生操作配备先进的医疗设备。 杨艳敏 摄上世纪80年代末,杨焕昌通过自学医学书籍,参加了县卫生学校举办为期1年的乡村医生培训班,之后到市级卫校进行3年脱产学习。期间,他将自家40平米的土坯房分设为诊断室、治疗室及药房,以此提升村民就医条件。
有了像样的门诊后,村民看病方便多了,但杨焕昌仍旧会背上医药箱,或骑自行车,或骑摩托车,为出行不便的患者上门诊治,几乎每天都有出诊需求,多时能跑四五趟,遇上阴雨天,他就挽起裤脚在泥泞山路步行多半小时。
后来,该村泥泞土路铺成了柏油马路,直通村民家门口。尤其在2019年,当地政府在该村修建60平米沙坝村卫生室,配备药柜、牵引床、理疗灯、电针仪等医疗设备,还接通卫生专网,这让杨焕昌的从医信心倍增。
图为沙湾镇中心卫生院医生操作半自动生化分析仪。 杨艳敏 摄如今,除了门诊坐诊、“家庭医生”身份上门随访之外,每月的9日至12日,他还要去沙湾镇中心卫生院上班,一是干好公共卫生的本职工作,再者通过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
6月中旬,中新网记者走访沙湾镇看到,一所集医疗、国道“212”救护、公共卫生服务于一体的一级甲等医院位于该镇中心位置,这正是杨焕昌每月定期培训的沙湾镇中心卫生院,该卫生院设备齐全,包含DR数字成像系统、四维彩超、移动式X光机、多普勒彩色超声诊断仪、牙科椅等多台先进医疗设备。
沙湾镇中心卫生院院长石卫国介绍说,该院主要承担本辖区及周边县区6万余人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以及健康教育和居民公共卫生各项服务工作。目前开展内、外、妇、儿、中医等临床科室,并进行骨科、普外、妇科、产科等各类手术操作,同时,还设有放射科、检验科、心电图室、彩超室等功能科室。
近年来,陇南市针对农村贫困人口因病致贫返贫的突出问题,开展农村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贫困人口“一人一策”健康帮扶工作。同时,该市还在9个贫困县分类建设标准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分院、社区)、县区级综合医院,并配置合格医生,基本消除乡村医疗机构和人员的空白点。(完)
甘肃新闻网 【编辑:刘薛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