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生态经济推动循环发展

05.01.2015  10:41

    本报讯(记者 杨丽君 )  2014年,陇南市委、市政府把发展生态经济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牢固树立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理念,大力发展环保工业、绿色农业和生态旅游业。

    通过发展生态经济,陇南大地实现了山绿人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良好局面。

  厂区内湖水荡漾、草坪整齐,树木花卉争芳斗艳;四周山峦叠翠,云雾缭绕,稻田成片……去过金徽酒业的人都知道,那是一座花园式的工厂。

 金徽酒业不断对周边的生态环境进行优化,开辟了生态原料种植基地,将优质的原料进行全生态管理,从种植、采收到贮藏,进行全程生态管控,保证原料的质量。

 “发展新型工业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一定要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摆在首要位置。”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陇南市委、市政府把发展生态经济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牢固树立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理念,大力发展环保工业、绿色农业和生态旅游业。

 陇南市把环保、绿色等生态指标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条件,使全市工业、旅游业走上生态、绿色的发展新路子,追求“绿色GDP”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识。大力发展水电、中药材、旅游等无污染产业,独一味制药等企业已形成绿色产品加工产业群,成为当地财政收入的支柱。

 在生态林建设上,2014年,陇南市把生态建设与经济林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发展以经济林为主的特色产业,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据测算,2014年,核桃、花椒、油橄榄、种苗、林下经济五大特色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69.55亿元,农民人均特色林业收入2800多元。

 如今,走进武都区汉王镇佛堂沟,半山坡上,到处可见绿油油的油橄榄树。谁能想到,10多年前,这些地方都是光秃秃的荒山。

 不仅仅是佛堂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康县、成县、两当等核桃主产区,沟沟峁峁、路边地边、房前屋后,随处可见大片核桃林;站在全市花椒主产区之一的武都区马街镇下南山上,从山顶往下望去,只见花椒树一行一行,绿莹莹,齐整整;而白龙江沿岸四季常青的油橄榄树随风摇曳,把昔日光秃秃的大山点缀得煞是好看。

 特色林果业成为全市面积最大、覆盖最广、群众收益高、最具开发潜力的支柱产业,成为群众稳定增收的产业。

 2014年,陇南市持续扩大特色林业基地规模,核桃以补植补造为主,花椒以更新改造为主,油橄榄以建设“一城两带”为主,新栽经济林27.16万亩。

 尤其是在油橄榄基地建设上,武都、文县、宕昌新发展油橄榄8.41万亩,建成千亩以上基地11处。据统计,三大经济林面积累计达到626.33万亩,产量达到14.42万吨,产值达到54.1亿元,创历史新高。

 2014年,陇南市委、市政府把400万株核桃树高接换优列入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自3月20日启动嫁接到5月4日结束,历时40多天,共投入嫁接经费3741.5万元,完成嫁接485.92万株,超额完成了任务。

 陇南市还积极引导发展种苗产业,培育了徽县黑松村、武都三流水等育苗专业村,全市育苗面积10.28万亩。

 林业特色产业是富民之基。目前,陇南市核桃面积、产量、产值均居全国第二,油橄榄产量、产值均居全国第一,武都区花椒面积、产量、产值均居全国县区第一。国家林业局将陇南市确定为“国家油橄榄示范基地”,成县、康县被命名为“中国核桃之乡”,武都区被命名为“中国花椒之乡”。

 持续增加的森林植被,也为陇南市旅游奠定了基础,“春天百花齐放,夏天绿树成荫,秋天层林尽染,冬天松柏常青”成为陇南市的真实写照。2014年前10个月,全市共接待游客742.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5.6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31.9%和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