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爷爷辈"坐不住了:徒步山沟讲解 硬要捐"攒的钱"
中新网甘肃新闻2月13日电 (通讯员李腊梅 吕宏 钟欣)疫情当前,除了年轻的战疫主力军,甘肃陇南市的“银发战疫团”亦“不甘示弱”,用他们各自的方式守护村子安全。
图为甘肃陇南西和县刘集村“银发志愿者”徒步在较偏僻的居住点敲锣宣传防疫知识。吕宏 摄
“银发志愿者”徒步山沟讲防疫
在西和县何坝镇刘集村疫情监测点,每天都有一个头发花白的老汉忙着生火烧水、打扫监测点内外的卫生、帮助志愿者抬杆,大伙儿称他为“具爷”。
“具爷”名叫刘具具,是刘集村2019年脱贫的58户贫困户之一。“我穷老汉在大家的帮助下过上了好日子,如今疫情紧张,以后监测点生火、扫地、提水的活就是我的,谁也不能和我抢。”刘具具说。
刘集村居住分散,为了弥补大喇叭扩音不足的缺点,该村组建了志愿者宣传队,刘具具又积极加入,每天身挎小喇叭、手拿小铜锣,徒步在杨线沟、双坝里、瓦窑沟三个偏僻的居住点之间讲解疫情防控及政策。
“虽然我不识字,身体也不太好,但这些琐碎事,我能胜任。我只想用自己的双手为村上做点事,只要我活着,我就会坚持这么做。”刘具具说。
图为陇南银发志愿者为表心意,主动在村里的疫情监测点干点力所能及的小事。吕宏 摄
爷爷辈“守门员”村口苦心劝返
“爷爷,您年纪大了,执会儿勤赶紧回家歇着吧。今天您在这都好几个小时了,可别累坏了身体。”陇南武都区鱼龙镇观音坝村干部劝说道。“没事,我能行。只要活着,就要守住全村人的安全,可不敢偷懒。”闫守德说。
今年84岁的闫守德是一名有61年党龄的老党员,自开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以来,他和村里的年轻干部一直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
鱼龙镇设立了45个疫情防控监测点,观音坝村疫情监测点设立之初排班时,考虑到天气寒冷,需长期蹲守,所以并未将“爷爷辈”的闫守德安排在值班人员名单里。
看到名单的闫守德再三“请战”,人们拗不过,他就这样“上岗”了。除了在监测点规劝走亲访友的村民,他还协助摸排返乡人员,经常在村内巡察,宣讲疫情防控政策知识。看到有村民出门没戴口罩,他都会及时提醒,劝他们没有重要事情尽量少出门。
闫守德说:“我年龄大了,但党龄也长,虽然不能像年轻党员那样24小时轮班值守,但也尽自己所能做一点事儿,发挥点余热。”
图为陇南武都观音坝村84岁志愿者(右二)主动与村干部、村医一起入户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史卫平 摄
“五保”老人牵心防疫硬要捐些“攒的钱”
“我知道现在需要口罩,娃儿,你帮我把这300元钱捐出去,买一些口罩,我没本事,钱不多,不要嫌少……”
“老人家,这钱您留着生活。”驻村干部推辞说。
“我知道现在不缺钱,缺口罩,可我买不到,你让我咋办嘛!”老人拿着平常里省用攒下的钱,急得眼里泛着泪水。
这位老人叫王贵成,今年70岁,家住陇南武都区安化镇黑虎崖村,是个五保老人。他说,身子骨还算硬朗,得益于平时村干部、村医,还有周围邻居对他的帮助和照顾,他心存感激。
王贵成得知全国各地都发生了疫情,主动找到检查点帮忙,干些力所能及的事。
图为陇南武都区鱼龙镇观音坝村爷爷辈“守门员”在监测点登记村民出入信息。史卫平 摄
老兵的心愿: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陇南成县代塄村90岁“抗美援朝老兵”李银生,听闻全国抗疫消息后“坐不住了”,让儿媳将600元现金和一封感谢信送到镇政府,表达一个老兵对镇村干部抗击疫情的鼓励,以及对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
不久前,76岁的郭喜才交了一笔特殊的“党费”,用于抗击疫情。郭喜才是陇南徽县人,1964年参军,部队转业后进入公安系统,2005年退休。疫情发生后,他得知民警缺少防护器材时,到市场购买防护物资,但都未如愿,便想着交一份特殊党费,尽绵薄之力。“虽然不能和大家冲锋在一线,但我的心和你们永远在一起。”他说。(完)
甘肃新闻网 【编辑:史静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