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成县:核桃树高接换优正当时
中国甘肃网4月20日讯 (通讯员 张平良 陈争强)四月,走进成县的每一个村庄,山坡沟梁、房前屋后,成片的核桃树长势旺盛,漫山遍野的核桃树下,嫁接能手、帮扶干部和群众一起开展高接换优。
成县是我省核桃大县,也是国家林业局命名的“中国核桃之乡”。为做大做强这一优势产业,近年来,县上努力打造全国核桃“规模化种植,品种化栽培,园艺化管理,产业化经营”重点县,通过扩建基地、改良品种、加大土地流转、扶持合作社发展、培育龙头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等措施,大大提升了产业的发展层次。
今年,成县继续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今春改良全市核桃品种的部署,整合全县资源,紧抓农时,集中力量,县、乡、村“三级”联动共同开展核桃树嫁接换优、技术培训及接后管理工作,全面完成今年100万株嫁接换优任务,大幅提升全县核桃良种化程度,努力促进核桃产业提质增效。
高接换优工作开展40多天来,成县如火如荼的核桃树嫁接工程成为干部接地气,群众得实惠的大举措,这将为成县核桃产业的品种化栽培奠定扎实的基础。
4月15日,成县黄陈镇的张东红指着他家嫁接后的上百株核桃树乐呵呵地说:“我们家三年前栽的二百多棵核桃树都是实生苗。邻居家两年前通过嫁接改良的,去年已经挂了好多果子,我自己的树去年不符合嫁接要求,只是心里干着急。今年终于能嫁接了,前两天在县林业局、镇政府、双联单位的干部帮忙下,三个专业技术员两天就接完了,明年我的核桃树就能挂果!”
成县核桃产业办主任胡继周说,成县核桃树栽植面积大,然而,相当规模的种植面积和有限的收入相比较,成县核桃的经济潜力还是没有发挥出来,部分品种不适合当地的地理条件,再加上农户的管理技术欠缺,全县核桃树存在着品种混杂、种性退化、结果晚、产量低、品质劣等缺点,严重制约了群众增收。群众最盼望的就是嫁接改良自家的核桃树,让这些漫山遍野的“摇钱树”早日产生大效益!
3月初,成县印发了《成县2015年核桃树嫁接换优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逐单位、逐乡镇、逐村分解了嫁接任务、接穗供应、技术人员配备和工作经费筹措等责任指标,全面推行“县级领导联乡抓、联村单位帮扶抓、林业部门指导抓、乡镇具体落实抓”的行政技术双轨责任制,以强有力的工作措施确保各项任务的全面落实。县上采取县级领导包乡、联户干部包村、乡镇领导包片、驻村干部包户、技术人员包技术、农户包管“六位一体”的责任体系。
为了全力保障核桃树嫁接技术力量,成县采取“内联+外引+培训”的方式,不断充实壮大全县嫁接队伍。由核桃科技服务中心组织县派技术员队伍,并开展技术理论和实践培训,统一技术标准和工作要求,统一进行分组调配。各乡镇要组织2014年已培训的本乡农民技术员1500人,组建自配技术员队伍并进行再嫁接、再培训和技术巩固。通过广泛开展嫁接技术培训,进一步充实壮大嫁接技术队伍,确保全县培养新增嫁接技术员1500人,培训干部群众15000人次。并针对全县南北气候差异和川坝山区气温差异较大的实际情况,成县采取“由南到北、由低到高、梯次推进、全面覆盖”的工作步骤,保证了全县核桃树高接换优工作的稳步推进。
近年来,在核桃产业发展上,成县加大了扶贫力度,围绕贫困农民增收这一目标,扶持贫困乡村农户发展壮大核桃等产业。截至目前,全县通过发展扶贫互助社、投入专项扶贫资金等有力措施,贷款贴息扶持了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业大户,发展和壮大产业规模。
仅2014年,成县依托项目资源,在特困片区栽植优质核桃2150亩,核桃树高接换优4307亩,发展烤烟2252亩,种植中药材2260亩,发展魔芋600亩,养猪2660头,劳务输转1.58万人,建立村级扶贫互助协会10个,累计为贫困户发放扶贫互助资金借款324.04万元,发放双联惠农贷款5700万元,在贫困乡村开办网店137家,累计销售额达到99.5万元。
20年来,成县从对铅锌支柱产业的过度依赖到把核桃产业作为主导产业长抓不懈,再到多领域的多元发展,这或许就是成县县域经济发展的求变之路。成县在这条路上,既有历史的经验,又有现实的阵痛;既有国家政策的支撑,又有来自民生的期待。随着成县漫山遍野的核桃树逐渐进入盛果期,成县人实现用核桃替代铅锌产业的梦想将为期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