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羌大地药香浓——— 陇南市宕昌县中药材产业发展调查

05.10.2014  15:59

    早在公元505年,宕昌王就把当归作为贡品进献给梁武帝。《本草纲目》第十四卷记载,“当归出当州、宕州、翼州、松州,以宕州者最胜”;第十七卷记载,“大黄今出宕州、凉州、西羌、蜀地者最佳”。可以说,宕昌是名副其实的“千年药乡”。

    日前,记者一行驱车来到了宕昌县阿坞乡麻界村的农业特色产业示范园区,对中药材产业进行了专题调查。

    2014年,阿坞乡结合当地乡情,在麻界下川建成了以中药材育苗、栽植为主的农业特色产业示范园区。该示范园区是集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农业高新技术展示、特色农业旅游观光和土地综合开发等为一体的复合型园区,主要由核心区、示范区以及辐射区三部分组成。核心区由8座日光温室组成,以中药材育苗及食用菌种植为主。示范区是8.65亩优质大黄品种试种研究基地。辐射区是占地500亩的地膜当归规范化种植示范点。

    麻界村哈达川大黄种植示范点面积1500亩。该示范点预计年产干货60万公斤,产值720万元,亩均收入4800多元。在示范点建设过程中,县乡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举办培训班3期620人次,并向农户每亩补贴肥料25公斤,极大地激发了群众参与示范点建设的积极性。通过示范点建设带动,2014年阿坞乡中药材种植面积达23000亩,中药材产业成了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各竜村下川千亩地膜当归种植示范点涉及各竜、别竜、哈达3村502户群众,种植面积2200亩。在示范点建设过程中,坚持做到“四个突出”。即突出规模化种植,做到统一规划、统一种植模式、统一田间管理,达到了集中连片规模化种植;突出扶持帮扶,做到了免费补助肥料和地膜,有效解决了种植户资金紧缺的问题;突出技术指导,做到县乡技术人员集中培训和驻点乡村田间指导;突出试验示范,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丰产栽培技术,做到种植模式与增产措施配套。

    近年来,宕昌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中药材产业开发,提出了建设“药材大县”的奋斗目标,按照“园区带动、基地支撑、科技引领、加工增值、提质增效”的总体思路,突出示范引导,全县中药材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

    种植面积逐年扩大

    以建设“药材大县”为目标,以打造西北重点原药料生产基地为抓手,按照“整山、整片、整流域”发展中药材的思路,科学规划种植区域和品种布局,建成了哈达铺至阿坞、哈达铺至庞家、理川至八力、南阳至好梯四个万亩中药材种植示范带,全县新增中药材26.9万亩,留床12.6万亩,总面积达到39.5万亩,其中,当归7.9万亩、党参8.2万亩、黄芪6.3万亩、红芪4.4万亩、大黄5.7万亩、柴胡1.2万亩、其他5.8万亩。根据目前行情,总产值可达5亿元以上,农民人均药材收入1785元,中药材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达到58.3%。宕昌县中药材生产规模在全国有较大影响,成为全省中药材生产重点县、陇南市中药材生产第一大县,中药材产业成为宕昌县第一大产业。

    品种结构日趋合理

    针对在产业发展过程中,部分中药材受农业投入品的影响和种植方式的转变,在产量大幅提高的同时,优良药性不同程度出现退化现象,宕昌县把药材品种引进和提纯复壮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引导群众积极发展当归、红芪、大黄、党参等大宗品种,适度发展柴胡、半夏、天麻等品种,大力发展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的羌活、板蓝根等优质中药材,避免了群众种植药材的盲目性,减少了市场风险。引进了甘草、黄芩、黄花、独活、红花、岷归2号等新品种20个,采取同一品种用不同模式种植的办法,在阿坞麻界村建成中药材试验示范园一处,并与省农科院共同在何家堡开展了当归日光温室育苗试验。同时,建成了官鹅沟百味药园和中药材博物馆,引进试验药材新品种105个。

    种植技术明显提高

    以推广中药材标准化栽培技术为重点,加大了农民科技培训,今年已累计发放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技术宣传册1.2万份,当归栽培技术光盘800套,印制发放《宕昌县特色农业科技示范点种植技术标准手册》5000册,在阿坞、哈达铺、理川、庞家等药材主产区开展农民科技培训50场次,集中受训人数达到3200多人,全县农民科技培训人数2.1万人次以上。同时,大力推广当归膜侧种植、当归熟地育苗技术、党参剪茎技术、大黄坑种垄作技术和黄芪低垄覆膜种植技术,开展多途径、多措施、多模式的技术推广。今年,县上整合农牧、发改、财政、扶贫等项目资金1250万元,重点支持中药材基地建设、标准化示范点打造和中药材育苗基地建设,建成万亩以上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4个、千亩以上中药材规范化示范点6个,百亩以上示范点5个,全县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技术得到全面推广,为提高中药材产量和效益打下基础。

    产业链条不断延长

    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积极探索土地流转发展中药材的有效机制,动员能人大户、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租赁土地,实行企业加基地,基地带农户的发展模式,实行统一种植,统一田间管理,统一加工销售,走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的发展道路,降低药农市场风险,促进药农增收、企业发展。目前,全县累计组建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近70个,培育中药材加工企业12家(注册资金达907万元,固定资产5494万元,从业人员435人),2012年,全县依靠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加工各类药材达到2100多吨,实现销售收入5200万元,利润910万元,培育中药材加工销售大户达到102户(从业人员1562人),年中药材收购量达到8500吨,实现销售利润960万元。2012年县政府与中科院兰州分院、西北师大、省农科院、甘农大、省中医学院签订了院地合作协议,在推进中药材品种引进试验、提纯复壮、标准化基地建设、招商引资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为宕昌县中药材产业提质增效发挥了积极作用。

    合作交流助推发展

    为了进一步宣传宕昌中药材,展示宕昌中药材产品,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有效增强与国内大中型加工销售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建立产销合作关系,实现农民增收目标,经过精心筹备,2012年10月成功举办了“2012年中国甘肃陇南(宕昌)中药材产销对接洽谈会暨中药材论坛”,会议期间邀请到国家医药集团、省市党政领导和国内大型制药企业负责人、新闻媒体等嘉宾400多人,期间共举办了开幕式、中药材博物馆开馆剪彩仪式、基地观摩、中药材论坛、项目签约仪式和新闻发布会等重要活动。共签约购销协议25份,签约资金5.39亿元。“今年,宕昌县继续举办以对接大企业、启动大市场为主题的中药材产销对接洽谈会,通过举办节会,扩大中药材的影响,吸引大批国内药材营销商来宕昌从事中药材营销活动,实现农民增收的目的。”宕昌县政府县长李建功介绍说。通过举办节会,扩大了宕昌中药材的影响,国内许多中药材营销队伍在中药材采挖期间来宕昌县收购药材,今年宕昌县中药材价格明显提高,特别是黄芪、当归价格明显高于往年,增加了农民收入。(记者 刘国庆 马清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