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原视觉】存证阿干河人文历史 一座私人博物馆里的兰州旧事(组图+视频)
博物馆前厅
一条河的故事,一座城的记忆,在阿干河缓缓流淌中,时光亦匆匆而过!大煤山,兰州黑瓷、北园梨,这些在兰州人生活中熟悉而又渐行渐远的词汇,可能都积淀为阿干河的文化符号。
5.18世界博物馆日,让我们带你走进甘肃省首个流域性博物馆——兰州阿干河人文历史博物馆,在这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小院里探寻曾经走过的那段岁月。
门牌号背后的故事
“山寨子500号”,“胡家窑109号”……在阿干河人文历史博物馆,你看到的每一张门牌都可能是曾经的印记。博物馆的创建者彭维国是在拆迁现场捡拾到这一张张门牌,在他眼中,这些被主人丢弃的门牌就如至宝一般,讲述着一段过往的生活,不管将来如何,经历的过去好像都回不去了!
我们阿干河人文历史博物馆的探访亦是从这一张张门牌开始,彭维国说,和门牌一样,随阿干河变化消失的民俗还有很多,作为从小在阿干河畔长大的一代,这里有他熟悉的生活。如何将这些过往的“生活底片”保存下来,让将来的孩子知道过去,知道一条河承载文化脉络,他截取了阿干河流域这个文化载体,期待用一件件实物陈列去展现阿干河的人文历史。
矿灯安全帽
矿灯、安全帽、携带式电话、化学试剂,说到阿干河就不能不说大煤山,在煤炭开采鼎盛时期,繁忙的运煤车见证着阿干镇的辉煌与荣耀,也把工业文明的烙印深深地印刻在这里。
下煤矿、进车间、走铁路,彭维国20多年孜孜不倦地搜寻,在博物馆用大篇幅讲述这段工业史,在他看来即使有一天繁华不在,但是这段荣光岁月却早已融入了阿干河的历史。
兰州黑瓷
温酒器
兰州砂锅、兰州黑瓷,悠久的煤矿开采历史,延伸了阿干镇的手工产业。
“除了兰州砂锅还有生产,兰州黑瓷基本上已没人烧制,虽然从全国来看,兰州黑瓷质朴无华,但是对兰州来说却代表着兰州窑”在彭维国看来,兰州黑瓷和砂锅是这座城市的记忆与文化,而阿干河孕育了兰州瓷,所以他愿意将博物馆的一整间屋子都留给兰州瓷,让这些透亮的黑釉静静讲述兰州的故事。
博物馆一角
葡萄藤爬向小院一角,伴随着蝈蝈清脆的声响,老式卡带录音机里传出80年代的怀旧金曲,置身阿干河历史文化博物馆,你可能会认为这是最接地气的馆。
诚如每个收集的门牌一样,彭维国亦希望这个馆可以讲述阿干河流域每个普通人的生活。
所以在这里你会看到曾经时尚的“北京”“上海”皮包、实用又显有点笨重的饭盒。你还会看到农家小院的窗户、看门的瑞兽、挡雨的蓑衣,甚或是农家版的双截棍。当然还有黑白电视,留声机等等,只要你愿意观察,这个博物馆的每个角落都会有惊喜等着你。
彭维国展示农家双节棍
馆藏瑞兽
馆藏生活用具
彭维国说,阿干河就是他们每个人的家,随着岁月变迁,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老物件终将要退出历史舞台,没有人可以苛求别人带着老物件过日子,但是他的博物馆可以存证这段真实的生活,而博物馆展出的每个物件都是他在阿干河流域收集的。
除了民俗属性,彭维国认为,阿干河事实上是阿干古道经过的地方。阿干古道是古时兰州通往狄道(今临洮)、甘南、天水、陕西和四川的一条主要通道,为丝绸之路一段,明清时亦为邮路、塘汛之路。在这条路上散落着大量人文历史遗珍,期待阿干河人文历史博物馆的坚守和宣传能唤起人们对这条古道文化价值的重视。
烙饼的模具
黑白电视、录音机
中国甘肃网融媒体中心四组出品(作者:宋芳科 张慧雅 吕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