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阶梯气价听证会上的“一句话代表”备受网民质疑

08.09.2015  09:39

    原标题:惜字如金请问代表为啥没话说 兰州阶梯气价听证会上的“一句话代表”备受网民质疑

    新华网甘肃频道消息 8月26日,备受市民关注的兰州市“建立居民生活用气阶梯价格制度听证会”召开。除了听证方案,参会的听证代表成了市民和媒体关注的另一焦点,因为他们的态度和发言,或将影响本次听证会的结果和很多兰州市民以后生活用气的价格。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当日的听证会上竟出现5位“一句话代表”。这一现象引起了很多市民和网友的质疑。这些代表在被确定为代表后是否走访调查过?为什么在听证会现场“惜字如金”?带着市民和网友关注的问题,记者回访了参加当日听证会的5位“一句话代表”。

    市民声音 事关民生价格 “一句话代表”太轻率

    兰州市居民生活用气阶梯价格制度听证会从预告起就成为民众和国内媒体关注的焦点。在听证会正式召开前,每日都有市民拨打本报新闻热线(0931)8119000咨询本次听证会的焦点问题,很多读者还通报本报网上调查问卷反馈了他们对本次听证会方案的意见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听证会期间,有媒体以“兰州气价‘快闪’听证会引质疑”为题报道了兰州阶梯气价听证会,“一句话代表”也在会后迅速成为讨论的新焦点。

    记者针对这一情况走访兰州市民时,有市民表示,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居民用气价格听证,代表的表现实在让人难以理解,真怀疑他们是否走访调查过,是否真正听取了普通市民的意见、建议?在听证结果的确定过程中,他们的表态是否有效?

    据记者了解,当日的听证会,事先确定的15名听证会参会人,实际有12人出席,因故未到场的代表为消费者代表刘文轩、王哲辉和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张涛。

    代表解释 听证会把观点表达清楚就行了

    张建是兰州市总工会推荐的消费者代表,先后参加了天然气和用水两场听证会。在接受记者回访时,张建说,被推荐为代表后的半个月时间内,他了解和走访了很多市民,从大家所反映的生活用气量上,还是足够用,一般的三口之家,一个月最多用20至25立方米。对于天然气壁挂炉供暖用气量,他觉得,兰州市物价局在方案提出前,兰州市价格成本监审局前期进行了成本调查和测算,而他也参照了周边太原、银川等城市的定量,太原天气比兰州寒冷,一年是1900多立方米,银川比兰州热,是1700多立方米。按照第二套方案,兰州壁挂炉采暖用气第一档用气量为140立方米/月以内,年用气量在1680立方米,按照住宅面积90平方米的房子,一个冬天也基本够用。

    对于在听证会上为何只是简单地表达了同意第二套方案的观点,张建说:“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资源,我也一直本着节约的观点‘够用’就行,无需浪费,阶梯价格的初衷也是让多用者多掏钱,因此,没有更多阐述前期调研的细节。

    听证代表、兰州市财政局白建军在记者回访时称,“说多了也说不出来啥东西,听证会把观点表达清楚就行了。

    专家观点 要从制度设计和体制本质上解决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兰州大学副教授李泉表示,最终还是要用制度设计解决问题。

    如何给当前的价格听证制度对症下药?行政法学家姜明安认为必须解决好下列问题:哪些价格调整需要听证?谁来主持听证?听证代表的人数、比例如何确定?如何保障听证代表的质询权利、意见反馈?代表们的发言时间如何控制?如何保障最终决策者了解到所有的观点及其根据?对听证答复和信息公开有什么硬性要求?上述问题可归纳为三个层次:听证会的代表怎样选?怎样保证代表能说话、敢说话?代表们说的话怎样才能在决策中算数?确定代表结构比例时,应尽量减少政府部门行政官员的人数,增加基层一线和社区代表的比例,特别是不可疏漏基层弱势群体。

    代表们能说话、敢说话和说真话,取决于三个环节:一是能不能获得充足真实的信息;二是能不能拥有自由、平等的发言机会;第三,是否有严密的机制和程序对前两项给予保障和救济。价格听证会的过程就是各方代表利用其掌握的信息、围绕定价方案进行充分辩论的过程,因而信息的掌握是否全面、真实和对称就成为听证代表能否履行好职责、能否在听证会上发表意见的关键,也成为价格听证会能否取得实际效果的关键。 当前大量出现的糊涂代表、哑巴代表等现象业已显示,信息不对称已经成为听证话语权平等行使的极大障碍。要改变这一局面,就是要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改变这种不对称,具体需要进一步科学、合理地配置价格听证各方主体的权利和义务,通过加重价格听证申请人的义务和价格主管部门的职责、赋予听证会代表更多的权利来扭转双方信息不对称的局面。

( 编辑:信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