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事业成功的秘诀之一

12.06.2015  12:41

    哈佛大学曾进行过一项研究,研究的重点是:许多人怀揣梦想,年轻时也都曾努力奋斗过,但最终一事未成,为什么呢?经过深入的探讨,哈佛大学得出了一个关于成功的论断: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决定于业余时间,而一个人的命运决定于晚上8点到10点之间。每晚抽出两个小时的时间用来阅读、进修、思考或参加有意义的演讲、讨论,人生就会悄然发生变化。坚持数年之后,事业一定会成功。(2015年第11期《读者·事业成功的秘诀》)阅读的好处很多,可以列出好多条来,从哈佛大学得出这个论断中,我们看出,勤奋阅读,是事业成功的秘诀之一。当然,这里的阅读,指的是有知识系统、有批判、有思考、有应用的深度阅读,不是微博、朋友圈里转来转去的段子、笑话、各种吐槽的抱怨之类的碎片化阅读。

    其实,“哈佛大学关于成功的论断”,中国古代的学者早就明白这个道理,并践行着。

    汉代学者董遇的“三余”家喻户晓。为了维持生计,他整天忙于种田、做工,但对学习他从来没有放弃过。一次,有人向他请教做学问的秘诀。他说:“俗话说,‘书读百遍而义自见’,一本书,读一遍两遍,不懂,就读八遍十遍,还不懂,就读它一百遍。”那个人说,“哪有那么多的时间读书呀!”董遇说,“有啊,我就用‘三余’来读书。所谓‘三余’,就是‘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董遇能成为著名的学者,珍惜“三余”是重要的原因。

    宋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的“三多”和“三上”有口皆碑。他说:“为文有三多,看多、证多、商量多也。”意思是,多看书,学习别人的写作经验;多练习写作,在实践中提高;多与别人商量、研究,虚心求教。他又说,“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意思是他在外出的道上,就寝的枕头上,上厕所的时候,都抓紧时间构思文章。这是欧阳修文章写得多、写得好的原因之一。

    中国古代的很多名人不仅自己勤奋读书,还写下劝读诗句,激励别人读书。“三更灯火五更明,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这是唐朝大书法家颜真卿的劝读诗。“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一千多年前的宋真宗赵恒也写下《励学篇》来劝勉人们勤奋读书,尽管这种劝勉是庸俗的,是基于“学而优则仕”,为了仕途的需要,向往的功利主义,但是,也是善意的,说明读书能够成就事业,改变人生。

    中国古代有很多动人的读书故事,战国时期苏秦的锥刺骨,西汉匡衡的凿壁借光,晋代孙敬的头悬梁、孙康的映雪读书、车胤的囊萤读书,北宋范仲淹的断齑画粥,明代宋濂的抄书苦读……这些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勤奋读书。今天,

    阅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我们没有必要像古人那样苦读,但是,古人勤奋读书的精神不能丢。

    勤奋阅读,事业成功的秘诀之一。让勤奋阅读成为我们的生活时尚。让勤奋阅读成就我们的美好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