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山精神:酒钢人共同的价值取向和企业文化基石(图)
本网记者 李红军 文/图
因为一个企业,一座现代化城市在戈壁滩上崛地而起;因为一种精神,一个企业在历经磨难后依旧巍然耸立。这个城市就是因关得名、因企设市的嘉峪关,这种精神就是酒钢人代代相传的“铁山精神”。
媒体记者铁山精神采访现场座谈会现场
“没有镜铁山矿就没有酒钢,没有酒钢就没有嘉峪关市。”7月29日,在甘肃镜铁山矿业有限公司召开的媒体记者铁山精神采访现场座谈会上,该公司党委书记贺录军说,镜铁山大型铁矿床的发现,改写了中国钢铁工业布局,孕育了我国西北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酒泉钢铁公司,孕育了一座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城市——嘉峪关市,孕育了我国冶金行业六大精神之一的酒钢企业精神——铁山精神。
镜铁山矿位于祁连山南山山脉中段,讨赖河西岸,距离嘉峪关市78公里,是我国唯一高海拔、高山型井下矿山,主要由桦树沟矿区和黑沟矿区组成。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一批批建设者怀着振兴民族钢铁工业的使命和理想,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聚到雄关脚下的戈壁荒滩,挺进到祁连山腹地的深山峡谷,拉开了建设酒钢的序幕。
精铁山矿新旧面貌对比
贺录军告诉记者,1958年12月至1960年底酒钢第一次上马期间矿业的开发,是从三千多名矿工与接近此数量的民工,总计五六千人的矿山大会战开始的。桦树沟矿的开采,最初采用了露天开采方法。尤其是1959年3120大爆破,那是一场十分壮观的创举,要用1万吨炸药实施大爆破,揭掉矿山顶上的废石。从矿部2640攀登到3120,垂直高度480米,平均坡度48°。当时没有卷扬机,没有提升设备,把1万吨炸药靠人一包一包背上山去。铁山人愣是在不到一个月时间里,把33万余箱炸药背上了山,胜利完成了爆破任务。
酒钢初期的建设者们,靠肩扛背驮,把水泥、煤炭、施工设备运上连牲口都爬不上去的陡峭山峰。甘肃镜铁山矿业有限公司经理冉维贞告诉记者,上世纪70年代初期,矿工们下井作业,七八月份的盛夏,也要穿上厚重的棉衣。生产时的粉尘、泥浆把棉衣灌成了名副其实的“水泥衣服”,有几十斤重,一出井就要放入烘干箱烘干,比牛皮还硬,第二天下井再穿。就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镜铁山矿在80年代,就创造了生产技术指标“六项全国第一”。
一名矿工向记者展示镜铁山铁矿石
在建厂几十年的奋斗历程中,酒钢建设者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生产、生活困难,在飞沙走石、渺无人烟的戈壁滩上,建成了西北钢铁工业基地,经受住了种种考验,在开拓中一路走来,孕育了“艰苦创业、坚韧不拔、勇于献身、开拓前进”的“铁山精神”。
1985年8月,酒钢公司和公司党委在镜铁山矿召开了规模宏大的千人动员大会,总结推广“铁山精神”。公司党委还作出了《关于发扬和学习“铁山精神”的决定》。从此,“铁山精神”在酒钢公司扎根、开花、结果。
在甘肃镜铁山矿业有限公司的铁山精神展览馆,记者见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矿工们的劳保、生活用品、作业工具以及数不清的荣誉。我们很难想象,在那个物质极度匮乏、条件极其恶劣的环境下,酒钢人始终没有放弃,他们靠的就是“铁山精神”,他们用青春和年华、心血和汗水,谱写了一支动人的创业之歌。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矿工们的生活用品
1997年,“铁山精神”被冶金部确定为全国冶金系统“六大”精神之一,镜铁山矿被命名为全国冶金系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7月29日,记者有幸跟随镜铁山矿领导和井下作业人员来到桦树沟矿区井下作业区域,亲身感受旷工们的工作环境。记者刚走进矿井时,就有一股寒意袭来,与外界的艳阳高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亲自下井,真的很难想象井下作业的辛苦程度。”一位同行的记者感慨道,井下值班室和作业区简直就是两个世界,一边是暖流洋溢,一边是寒意刺骨。
媒体记者在镜铁山矿桦树沟矿区井下采访
酒钢集团公司副总经济师刘黎戮说,酒钢的企业精神以“铁山精神”命名,不仅是因为铁山是艰苦中的艰苦、铁山人克服的困难最大,而是因为镜铁山矿在挑战困难中体现出的开拓精神、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在这“迈步走段路,无病气喘喘,狂风卷石沙,六月雪绵绵”的环境中,创造了同类矿山指标七项第一;在如此闭塞的环境中,改革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在陡峭如削的祁连山,创造了多项叫响全国的采矿技术成果,产生了引人注目的独特魅力。
“铁山精神”被一代代酒钢人传承——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老矿山”蒋兴章,用特殊材料炼成的“好钢”刘富德,一把焊枪写春秋的王菊花,高炉推移创奇迹的李小平,技术创新谱华章的陈永祺,练就双手焊接技艺的杜钧,绽放在钢铁世界的“铿锵玫瑰”王云平,在焊接世界里教书育人的教师楷模吕杰……他们是酒钢人追求事业、完美人生的典范。
60年来,“铁山精神”成了一代代酒钢建设者“明知酒钢苦,偏扎酒钢根”的真实写照,更造就了酒钢人共同的价值取向和企业文化基石,也为酒钢的成长壮大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我们有理由相信,酒钢人会在“铁山精神”的滋养下,继续以坚韧不拔、开拓创新、开放包容、敢为人先的精神力量,面向未来、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