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时报】支农再贷款“撬动”甘肃精准扶贫

20.04.2016  10:49

2015年,人民银行甘肃兰州中心支行创新支农再贷款管理和使用方式,在甘肃省开展“支农再贷款示范区”创建工作,相继建立了75个具有区域特色的支农再贷款示范区。示范区的创建,在提升货币政策工具支持的精准性和导向力,引导涉农金融机构加大金融扶贫攻坚,缓解“三农”贷款难、贷款贵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撬动涉农贷款快速增长

2015年初,人行兰州中心支行下发《关于创建支农再贷款示范区的通知》,组织甘肃省人民银行系统开展示范区创建工作。围绕缓解“三农”贷款难、贷款贵这一根本宗旨,各行立足当地实际,将支农再贷款的使用与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扶贫攻坚行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等工作相结合,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不断加大涉农信贷投放。

在示范区创建中,各行明确限定涉农金融机构使用支农再贷款资金发放贷款的利率、投向,定期开展支农再贷款使用效果评估,并据此采取相应的激励约束措施,以引导法人金融机构降低涉农贷款利率水平。为提升支农再贷款的社会效益,各行还通过加强支农再贷款台账管理、定期现场检查等方式,督促金融机构加大涉农贷款投放,确保支农再贷款全部用于支持“三农”和扶贫。

2015年,在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的大力支持下,甘肃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支农实力明显增强,涉农贷款快速增长。截至去年末,甘肃省75个示范区农村金融机构支农再贷款余额为120.67亿元,同比增长30.4%,带动示范区涉农贷款增长26.14%,涉农贷款余额达1037.97亿元。示范区农村金融机构严格按照人民银行关于运用支农再贷款发放涉农贷款利率加点幅度的相关规定发放涉农贷款,切实降低了贷款利率,示范区涉农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低于农村信用社涉农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两个百分点左右。

助推“精准扶贫”工程取得实效

扶贫攻坚是目前甘肃最大的政治任务和历史使命。甘肃省人民银行系统把“支农再贷款示范区建设”与金融精准扶贫有效结合起来,有力扩展了金融精准扶贫的力度和效应。

定西市是甘肃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人行定西市中心支行在陇西县首阳镇滩儿村现代化养殖示范区和云田镇渭北蔬菜种植示范区先行试点,按照“支农再贷款+配套贷款+优惠利率”的模式实施精准扶贫工程,通过支农再贷款“杠杆化”运作模式,盘活涉农资金。陇西县农村合作银行按照支农再贷款与自有资金 1∶0.5的比例匹配自有资金,加大信贷资金投入,向示范区农户发放了2.3亿元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

陇南市是秦巴山区最主要的贫困地区。人行陇南市中心支行在礼县盐官镇新集村和武都区汉王镇大坪山村创建了两个“支农再贷款示范区”。在示范区的带动下,陇南市农村信用社支农再贷款资金发放的涉农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低于正常涉农贷款利率2.7个百分点左右,有效降低了“三农”融资成本。

在甘肃临夏、甘南、武威等其他市州,同样的情景不断发生。在各地人行的引导下,农村信用社等涉农金融机构把支农再贷款的使用与自有资金的运用有机融合起来,不断创新信贷产品,探索出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的新路子。

带动地区特色产业快速发展

支农再贷款政策的倾斜为示范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为示范区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增添了新动力。示范区金融机构将支农惠农与支持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满足了示范区企业、农户生产经营和资金运用的个性化需求,推动了示范区药材种植、苹果种植加工、设施蔬菜、规模化养殖等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平凉市泾川县农村信用社在支农再贷款支持下发放林权抵押贷款1.26亿元,为当地林业企业和养殖大户提供了资金支持。在林权抵押贷款的支持和带动下,泾川县林下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泾川县农村经济的新亮点。庆阳市正宁聚源果业公司在支农再贷款支持下,及时从农村信用社贷款900万元,既解决了苹果贩运的资金问题,又向200多名农户提供了就业岗位。

白银市创设了支农再贷款“双层信贷支农模式”,加大对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农户的信贷支持力度,并为相关龙头企业加挂了“支农再贷款扶持示范点”的铭牌,引导示范区辖内农村金融机构运用支农再贷款对其进行定向支持,实行利率优惠试点,有效带动了周边农户共同致富。

示范区创建活动的开展,真正达到了“金融支持一地、基地引领一批、产业带动一片”的效果,让支农再贷款为“三农”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据人行兰州中支货币信贷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该行还将继续推进创建工作,在支农再贷款使用上继续对示范区给予倾斜,推动示范区在提高支农再贷款使用效率,加大“三农”信贷投放方面继续探索创新。同时,在甘肃省推广示范区好的经验做法,紧紧围绕加大涉农信贷投放,缓解贷款难、贷款贵这个核心,不断引导和支持金融机构扩大“三农”信贷投放,降低融资成本,推动甘肃省金融支持“三农”和精准扶贫取得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