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大变局最根本的“抓手”在何处?

07.07.2014  17:45

继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金融变局与改革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大事件。中国在经济复苏、全球化加速的今天,如何面向未来寻找深化金融改革与创新的方式方法,已成为各界经济学者共同探究的课题。而我认为,根据金融大变局的态势来看,深化金融改革的突破口或者说最根本的一个“抓手”,就是资本账户的全面开放。

  当今人类经济体系已经进入了完全崭新的时代。这个时代,我把它命名为 “全球金融资本主义”阶段。这一阶段一般具备三类特征:第一个特征是在全球金融资产中虚拟经济实际增长的规模日益庞大,并远超实体经济的增长规模。现在全球的金融资产与全球的实体GDP之比,1980年是80%,现在已经超过了500%,发达国家譬如说 美国 已经达到了11倍,这些巨变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代是有根本性差异的。第二个特征是利率、汇率在全球资本主义时代与实体经济完全脱节。购买力平价和利率平价已经无法解释利率、汇率的波动,传统的货币理论也不能很好的解释通胀通缩、货币供应量、流动性、风险和汇率之间的关系。比如,美国和欧洲一直实行量化宽松的政策,但欧洲仍然是通货紧缩,再加上美元和欧元的汇率、美元和日元的汇率、以及人民币的汇率等等变化,单用购买力平价这一指标无法解释这些。现在必须承认的是,传统货币政策工具已经没有效果或者效果已经非常弱。 第三个特征是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日益加剧,国际资金流动日益频繁,规模日益庞大,金融危机不断增多,国际经济和金融体系的稳定性持续下降,利率和汇率也日益脱离了各国政府的掌控,或者掌控能力日益虚弱。国家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需要重新审视和思考。

  与此同时,中国的经济模式尤其是中国的国际经济模式,也面临三大根本性的挑战。

  首先是过去以投资、制造业和贸易为主导的模式需要改变,这既是全球资本主义时代给我们创造的机遇,也是中国积极主动对外开放、主动融入全球经济的结果。但是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小觑,我国因此创造出的巨额外汇储备,现在已经有4万亿美元规模。史无前例的贸易失衡、国际收支失衡等已经成为国际经济和政策领域最尖锐、最热门的问题之一,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也在不断地对人民币汇率升值施加压力。客观上,庞大的贸易顺差、外汇储备也给中国的货币政策以及金融市场以巨大的影响和冲击,人民币被美元化的问题,货币政策独立性问题,人民币汇率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的这些问题,不仅仅成为学术界争论的热门话题,也成为了老百姓和社会广泛关注的大事,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深刻认识到这些问题进一步牵涉到的中国经济模式中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

  其次,中国现在是GDP世界第二,贸易、制造业、外汇储备第一,这些看似光鲜的“第一”“第二”,实质上并没有将中国转化到全球金融大国的地位。我们的国际经济发展水平和GDP的地位并不相称,庞大外汇储备大量投资美国国债和发达国家债券也引起了很大的非议。我国仍然面临一些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害怕本币升值等难题。现在国内金融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国际竞争力还有待提升,最具创新性的公司比如说阿里巴巴等优秀公司依然接二连三到海外去上市,以上这些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国际竞争力还很弱。更重要的是,我们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是几乎所有的产品,从房子到我们穿的鞋子袜子再到西装、还有通讯设备手机和电话这些产品都是在国内生产,但是在国际市场的售价,特别在美国欧洲这些发达国家的售价远远低于国内的售价。这里面存在全球产业分工的问题,同时也有国际金融体系的不对称、不合理性和不公平性的问题。

  第三个挑战是,中国的贸易和产业已经成为全球的贸易和产业,中国也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庞大经济体系,但是贸易交流中产生的经济金融风险还过多地集中在国内,投资者还不能很方便地在全球配置资产。以中国房地产为例,中国房地产在很多地方的价格都远远高于美国和 加拿大 ,如果中国的投资者可以很方便的到海外去,让潜在的金融风险和经济风险在全球分散,对于本国的经济将会有很大的保护作用。所以中国要面向未来,就迫切需要投资的全球化、储蓄的全球化、资产的全球化、人员的全球化、金融机构的全球化,以及最终的生活享乐的全球化,未来必须融入到全球范围内去配置资源和享受资源。

  因此,依靠资本账户的全面开放,至少可以解决三个基本问题:一方面可以让中国企业实现全球产业布局,努力跃升到全球产业的高端,让中国的全球投资者在全球配置资产,让中国人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分享全球发展的成果,分享全球的资源和环境。另一方面,只有资本账户的全面开放,才能更快更好地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才能实现 上海 建设全球金融中心的目标,才能真正提升中国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国际竞争力。此外,资本账户的开放,也将极大的推动和促进国内金融企业的改革和金融市场的深化。

  在这一宏观背景下,金融、企业各界需要充分凝聚共识,进一步认清整个国际经济根本性的大变局,以最大的勇气来推进资本账户的开放和金融的国际化。

  本文由本报记者鲁怡、特约撰稿朱晶晶根据作者于2014年5月17日在 浙江 大学EMPA教育中心主办的“中国资本市场 高峰 对话”主题演讲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