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统筹城乡发展 建设美丽乡村

15.10.2015  11:28

  

   金昌市金川区紫金花卉种植基地秀美景色。

  

   永昌县南坝乡农民修建的仿古民宅。

  

   永昌县东寨镇双桥村农民利用“乡村舞台”开展文艺演出活动。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金昌三洋啤酒原料面业有限公司生产厂区。(通讯员金民摄)

  

   永昌县红山窑乡农民文化广场全景。(通讯员冉生国摄)

  

   游客在金川区双湾镇向日葵种植基地留影。

  

   永昌县南坝乡农民大面积种植的具有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的万寿菊。

  

   漂亮气派的永昌县焦家庄乡农村小学教学楼。

  

   金川区宁远堡镇中牌村社区服务中心外景。(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本报记者刘兴元摄)

  金昌市紧紧抓住被列为全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和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的契机,创新统筹发展的体制机制,以城乡融合发展为主线,以综合配套改革为抓手,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在统筹城乡发展上取得了新成效,一幅城乡融合、共同繁荣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

  今年8月26日,省委、省政府在金昌召开全省美丽乡村建设暨城乡融合发展现场推进会,交流推广了金昌市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美丽乡村的典型经验。

  金昌市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积极探索城乡融合发展模式。按照“典型引路、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稳步推进”的思路,顺应城镇化梯度推进的趋势,依据地域位置和产业布局,立足农民生产生活需求,按照城中村、近郊村、远郊村等不同层次,大力推进村镇规划建设,探索形成了“以地换房产、以地建保障”的城中村改造模式、“集中新建、进滩增地”的近郊村建设模式、“就地改造、综合整治”的远郊村建设模式、“园区带动、城乡融合”的小城镇建设模式,建成了金川区中牌仿古节能型、陈家沟生态旅游型、新华庭院经济型、远郊乡镇集中居住型等一批特色村,既改善了农民的居住条件,也使农民经济有来源、就业有出路、生活有保障,加快了农民直接融入城市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进程。2014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66.92%,基本实现通村道路、乡村客运站、乡镇中心幼儿园、标准化村卫生室、农村文化休闲广场的全覆盖。

  让乡村美起来,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目标之一。金昌市全面落实全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行动计划,大力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紧盯农村环境治理、垃圾污水处理、人畜科学分离、村庄绿化美化和农民文明素质提升“五个重点”,精心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围绕生态宜居,金昌市把村庄绿化建设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头号工程,同步推进集中居住点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去年以来,共争取实施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8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4个,实施村容村貌改造整治和新农村集中居住点建设63个,多渠道筹措资金1.5亿元加大投入,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金川区双湾镇、永昌县南坝乡进入国家级生态乡镇行列,新城子镇油菜花景观被评为“中国十大美丽田园”。围绕宜业宜游,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在古城村、金川东村等示范村建成了一批休闲农

  业观光园、乡村客栈和农家乐。按照“城乡一体、景城一体、产城一体”的理念,规划建设了以薰衣草为主的金川区紫金花卉种植基地,大力发展琉璃苣、马鞭草、万寿菊等花卉苗木种植,带动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香草花卉产业已成为农业新兴产业和增收富民产业。围绕社会和谐,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培育文明乡风,着力提高农民文明素质,形成了社会稳定、邻里和睦、村风民风和谐的社会氛围。

  让农民富起来,是统筹城乡发展的落脚点。金昌市创新生产经营方式,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大胆探索创新,推进土地流转、集约经营,采取奖励、补助等多种方式,鼓励和支持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目前全市52.3%的承包土地集中流转和规模经营。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全市每个行政村都确定了1至2个专业合作社作为示范社进行重点培育。截至目前,全市家庭农场达到22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070个,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达到55家,基本形成了大户承包经营型、龙头企业带动型、主导产业集聚型、专业合作服务型、现代园区推进型等经营模式。以金川区宁远堡镇新华村和双湾镇营盘村为试点,采取“以互换促流转、以入股促集约、以产业促分工、以租赁促分流”的办法,通过集中规划建设高标准日光温室区、暖棚养殖区、节水农田示范区、经营性资产出租区及城镇住宅楼生活用房等“四区一房”,探索形成了特征鲜明的“3331”模式。永昌县新城子镇毛家庄村成立了以股权为利益纽带的土地股份合作社,实行“土地入股+资金入股”的股权结构、“保底收益+盈余分红”的分配制度、“内部责任制+一体化服务”的经营模式、“社员民主管理+理事会负责经营”的管理运作方式,实现了以家庭为单位的小生产模式向新型经营主体集约规模经营的有效转变,拓展了农民增收空间,促进了农民产业分工,为农民就地城镇化奠定了基础。2014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900元。

  统筹城乡发展,最关键的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为此,金昌市加大体制机制改革力度,完善配套政策,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均等化。围绕推进“六项改革”,即城乡一体的户籍制度改革、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公共财政体制改革、规划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九项机制”,即城乡三次产业互动发展机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机制、金融服务机制、基础设施建设机制、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机制、基层组织建设长效机制、人才管理工作机制、指标考核管理机制,制定完善了户籍、土地、社保、公共财政和社会管理等30多项配套政策。健全一体化公共财政投入体制,建立一元化户籍管理制度,统一城乡养老、医保、就业、培训、住房等制度,率先实现城乡低保并轨,进城入

  镇落户农民与城市居民同等享受“一元化”公共服务。通过发展新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农民向城镇集中,加速农民市民化进程。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吸引市民到农村休闲消费,带动农民增加收入,促进三次产业互动发展,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城乡关系正在形成。(记者刘兴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