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离子照出数百亿产业链

30.07.2014  06:03

    2004年,一场粮食与燃料的竞争,让科学家们将目光聚集到被“冷落”的非粮作物——甜高粱上。从非粮作物中找燃料,寻求适合我国大面积种植的能源作物,成为国家应对能源危机及粮食安全的迫切需求。当时,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甜高粱种子都要依赖进口,中科院近物所向重离子诱变培育甜高粱新品种发起挑战。

    据中科院近代物理所所长肖国青介绍,在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的支持下,作为近代物理所“一三五”战略规划及“创新2020”的任务之一,甜高粱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自2006年启动后,利用重离子辐照成功培育出高产、优质、抗逆的优良品种,引种和推广自主品种种植甜高粱10万亩、开发生物产品10余种。预计2至5年内将增加产值10亿至15亿元,农民增收超过1.2亿元。未来,将建成数百亿产值的产业链。

    “高产甜高粱育种最初目的是为了寻找可再生能源,用甜高粱做乙醇。”近代物理所生物物理研究室植物育种课题组组长董喜存说,但是用甜高粱生产每吨乙醇的成本需要8500元,而目前市场价格每吨乙醇只有7800元。往年国家每吨乙醇补贴1500元,今年开始每吨补贴800元,如果没有补贴,绝对是赔本买卖。“西部地区土壤贫瘠,国家能源与粮食安全形势逼迫我们必须找到甜高粱背后的‘绿色油田’以及更高的附加值和更完善的产业链。”肖国青的考虑与他不谋而合。

    自从2006年近物所生物物理研究室主任李文建带领科研人员重离子诱变育出高产、优质、抗逆的甜高粱新品种“近甜1号”为始,至2013年,科研人员陆续研发出甜高粱汁生产燃料乙醇、酵母β-葡聚糖、谷胱甘肽、氨基酸、果葡糖浆等产品的技术工艺,并开发出高效复合微生物菌剂,将甜高粱渣制成青贮饲料,实现了甜高粱的完全利用,大大延伸了甜高粱的产业链,提高了产品附加值。目前,有关研究成果已成功通过中试和示范生产,产品指标达到国家标准,工艺成熟,已具备年产各种酵母产品500吨的能力。

    “以前,甜高粱在全国只有零星的种植——有的是科研单位种植几十亩用于研究,有的是农民自己家里种几亩喂牲口。面积较大的在东北地区,大多用固体发酵来酿酒,没有形成规模化、高附加值的产业链。经过近代物理所多年推广,目前,全国甜高粱种植面积最大的地区是甘肃,2013年,全省种植超过10万亩。”李文建告诉记者。

    针对西部发展甜高粱产业,近代物理所确定的总目标是:根据“因地制宜,非粮为主;能源替代,能化并举;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的发展思路,预计5至8年,使甜高粱产业成为我国西部循环经济产业的新品牌,引领西部农业经济跨越式发展。

    “在农牧交错区,甜高粱循环经济有利于农民增收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肖国青表示,甜高粱产业以种植为龙头,以秸秆汁生产乙醇,延伸到酵母β-葡聚糖等高附加值系列产品,秸秆渣用于青贮养殖,是集生态农业、工业和养殖业等为一体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未来,甜高粱产业有望建成百亿产值的产业链,对保证国家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兰州晚报记者 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