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力量 重点突破——甘肃省金融支持扶贫开发的经验
记者 杨世智
甘肃是穷省,主要是穷在农村。但2014年,有两组数字却显示流往农村的资金开始多了起来。
一组是,2014年末,全省涉农贷款余额达到4142亿元,同比增长24.3%,占全省贷款余额的37.4%,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另一组是,全年全省涉农贷款新增808亿元,同比多增116.4亿元,增量占全省贷款增量的36.2%。
对于这种变化,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有关负责人将之归功于金融支持扶贫开发。而其中最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将以往各地区和各金融机构扶贫“单打独斗”的做法,改变为跨片区联动、各金融机构各展所长又优势互补“混合打”的做法,将各方力量聚合起来寻求重点突破。
跨片区合作:落实政策营造环境
我省是全国最为贫困的省份之一,贫困地区自然条件差、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发展差距大、返贫问题严重、扶贫成本高。(转3版)
(接1版)其中,58个县区被分别纳入六盘山、秦巴山和四省藏区等三大连片特困地区。
过去,各金融机构在参与扶贫工作时,都是“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只顾着自己眼前的“一亩三分地”,不能互通有无;也无法聚合各方资源形成合力及规模效应。结果,各单位付出的努力不少,扶贫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却很难从根子上解决未来发展和返贫问题,成就感很低。2011年11月,中央出台《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将全国680个贫困县区分别纳入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对新时期扶贫开发从战略层面上进行了科学规划,也为扶贫参与主体提供了新的开发思路。
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的思路是分级负责、片区联动、多方合作。2014年,随着我省“1236”扶贫攻坚行动的展开,该行作为金融机构的牵头单位,积极组织召开了六盘山片区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工作会议和金融支持甘肃革命老区发展座谈会,研究制定了六盘山片区、甘肃革命老区五年规划,以及金融支持六盘山片区扶贫开发和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的意见,并与陕甘宁青四省区人民银行建立了六盘山区、秦巴山区和四省藏区金融扶贫联动协调和合作机制,积极探索创新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区域合作模式。在实践工作中,该行则把落实国家政策、创造良好环境作为聚合各方力量并发挥作用的一个前置条件,将货币政策工具运用与金融扶贫开发工作相结合,不断强化金融扶贫政策保障,将合意贷款规划和支农再贷款向贫困地区倾斜,积极引导金融机构扶贫开发信贷投放。
一年来,该行累计向全省三大片区发放优惠利率支农再贷款160亿元;对73家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农业银行县级“三农事业部”和24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实行了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率和“定向降准”政策,支持金融机构扩大扶贫贷款投放,确保了贫困地区信贷投入持续增加。
精准扶贫:各展所长优势互补
信贷资金投放的贫困地区,效果会怎么样?对于这一问题,不到最后谁都心里没底。怎么样才能让心里有底?
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采取了四项措施,推动“精准扶贫”:一是在全省三大片区开展创建“金融扶贫示范县”活动,优先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其探索创新金融扶贫机制、模式,为全省积累经验;二是探索建立了金融扶贫主办行制度,按照“一对一、一对多”的原则,推动74家金融机构与104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签订合作协议,以点带面、整体推动,着力推动金融精准扶贫;三是建立扶贫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工作机制,对有特色、可复制、效果好的金融扶贫信贷创新产品进行总结推广,并协调地方政府加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和扶贫贷款贴息规模,引导金融机构大力推动符合甘肃贫困地区特色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四是加快推进贫困地区信用体系建设,为三大片区312万农户建立信用档案,评定信用农户304万户,覆盖面接近90%,为扩大贫困地区农户信贷投放创造了有利的金融信用环境。不仅如此,该行还以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在金融机构中发起了民生金融服务年和农村金融服务年活动,全面推动贫困地区普惠金融体系建设,将金融服务向贫困地区行政村延伸,努力提升贫困地区金融服务水平。
截至2014年末,全省“三大片区”累计设立金融机构服务网点3200多个、助农取款服务网点1.1万个、小额贷款公司225家、贫困村资金互助组织2800多家,基本实现了贫困地区有网络的行政村金融服务全覆盖。各金融机构推出包括“双联”惠农贷、“牛羊蔬菜”产业贷、“农耕文明”系列贷等67个有特色、有效果、可推广的农村金融创新产品和服务方式,受益涉农企业1500多家,直接和间接受益农户250多万户。全年各金融机构向贫困地区投放贷款681亿元,同比多增104亿元,其中“双联”惠农贷款发放76亿元,“牛羊蔬菜”产业贷款发放100多亿元。截至去年末,三大片区各项贷款为3313亿元,同比增长25.1%,余额在全省各项贷款的比重达到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