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礼重教薪火相传 扶贫扶智点亮前程

26.08.2016  20:39

火红的太阳当头照,地里的庄稼长得好,金黄的麦子点头笑,塘里青蛙蹦蹦跳……

7月初,来到礼县雷王乡山坪村,动听的儿歌从幼儿园传出。

过去,上幼儿园是城里孩子的事,对我们偏僻的山区来说,孩子进课堂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现在,村里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幼儿园。”说起村上办学条件的变化,幼儿园门口等着接孩子的家长,对农村学前教育大加赞赏。

 

山坪村幼儿园从无到有的变化,是礼县教育精准扶贫提升贫困山村教育水平的一个缩影。

礼县作为秦族、秦文化的发祥地与黄河仰韶文化和长江巴蜀文化的交汇点,仰承六千多年悠久历史文化,始终以“礼义”为魂,以教育为先,抚育了一代代勇于开拓、勤奋砥砺的华夏儿女。

特别是近年来,礼县教育局更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以双联行动为抓手,深入贯彻落实“7+1”教育精准扶贫政策体系,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全面改善全县各学校办学条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道路上不断锐意进取、积极创新,始终未曾停下奋进的脚步,取得了卓越成绩,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得到了全社会的一致肯定和赞誉。

如今,走进礼县,一幢幢教学楼拔地而起,宽敞明亮的教室传来书声琅琅,这里有着标准化的绿茵操场、装备完善的实验室、联通网络的多媒体教室、充满人文气息的校园景观。现在,一座座学校已成为群山环抱的小山村中一道最亮丽的风景,更承载着无数孩子的笑靥与梦想。教育已逐步成为礼县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引领全县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中坚力量。

教育扶贫抓住“精准”要义

我家四口人,两个孩子上学,过去家里的收入全靠我外出务工。这两年,我也患病在家,全家人日子非常难过。没想到,县教育局的领导知道情况后,专门从县城请了最好的大夫帮我看病,还帮家里建了沼气池。以前最愁供孩子上学,在县教育局的帮助下,孩子上学的学杂费也全部免除了。”说这话的是礼县龙林乡小林村村民赵满仓。

小林村是礼县教育局的双联帮扶点。全村有173户人家,其中40%是贫困户。双联行动开展4年多来,礼县教育局选派3名干部常年驻扎在该村部,深入接触农户,了解当地村民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坚持瞄准精准扶贫的“滴灌”口,建立贫困户档案,确保入户调研,针对不同的家庭状况给予不同程度的帮扶。2011年该村人均收入1800元,在双联帮扶下,2015年人均收入可以达到3200元。

礼县总人口54.29万人,其中农村人口46.95万人,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秦巴山片区集中连片特困县。全县29个乡镇,568个行政村,有贫困村240个,占行政村总数的42.3%,贫困人口数量居陇南市首位,长期以来是全省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县区之一。

为啃下贫困这个“硬骨头”,近年来,礼县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摆在重中之重的战略位置,整合项目资金、放大投入效应,创新扶贫模式、拓展攻坚途径,着力推进整流域整片区扶贫攻坚,扶贫开发取得显著成效。

在教育精准扶贫上,礼县教育局牢牢抓住“精准”要义,深入摸底调查贫困学生具体情况,确保精准对接。根据全县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的有关要求,对全县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在校学生进行了调查摸底,全面掌握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加大了对贫困生的扶持力度。除了掌握正在享受各类国家助学金、免除学费等补助政策的学生外,还重点对全县普通高中生又进行了详细摸排,采取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申请,学校申报,相关乡镇政府复审,并及时会同县扶贫办审查确认,最终核定扶贫对象名单,确保帮扶“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不仅如此,在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建设过程中,该县严格落实数据的审核把关,在各乡镇学区抽调一名熟悉业务的教师,全程指导各乡镇教育数据的采集工作。在每次数据采集结束后,及时进行详细审核,对填写有误内容第一时间作出修正。同时,县教育局还在各业务股室抽调一名业务骨干,组成复审小组,对全县各乡镇抽取的1—2个村精准扶贫教育数据再次进行了复审,针对数据采集复审发现的问题,再次逐项对各乡镇业务员进行培训,对填写有误项目进行细致讲解,并要求在进行系统录入之前继续完善纸质表册,严格审核程序,确保教育扶贫数据能够客观准确填报。

数据精准是政策精准的前提和基础。扭住精准,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精准到户、精准到人是打赢教育脱贫攻坚仗的关键。”礼县教育局局长王小强说。

在详细摸底调查、重重严格审核下,礼县教育局最终核定普通高中贫困学生689人,报告县政府对这些学生予以减免学杂费,后经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还为该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高中生每人每学期补助640元,用于减免学杂费,切实增强了帮扶效果,避免了因贫辍学的情况。

当前,经费投入仍然是推进教育扶贫发展的最强有力的保障。多年来,礼县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加大资金投入、全面落实教育惠民政策作为推动教育优先发展的具体行动和突破点。

2015年,礼县财政拨款44万元对建档立卡家庭贫困高中生实行全部免费,在全省尚属首列。

2015年,礼县落实地方教育费附加184万元,从土地出让金收益中计提教育发展专项资金278万元,全部用于教育事业发展。落实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资金3400多万元,帮助4.22万名农村学生享受到营养餐。发放学前教育幼儿资助奖补专项资金23.72万元,下拨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补助资金2566.0250万元,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587.925万元。同时,按时足额下拨2015年中职学校困难学生免学费资金526.4万元,发放助学贷款1461.5345万元。通过各类专项补助资金的全面落实,有效保障了困难家庭学生如期完成学业。

全力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无论何种说法,不无鉴照和反映出学前教育在一个人的成长和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由于经济社会和历史等原因,学前教育一直是我省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短板,礼县也不例外。

为了加快普及学前教育,2015年,礼县依托省政府将学前教育列为民生实事项目,共投入资金1060万元,新建村级幼儿园19所,现已全部完工,2016年春季已投入使用。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在园(班)幼儿达到了12187人,学前教育一、二、三年毛入园率分别达到94.26%、82.18%、72.35%。同时,该县还着力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培、招、转、聘”等途径,不断补充幼儿教师,全县学前教育专任教师达到了275人。

以前村上没有幼儿园,大家都想方设法把孩子送往县城接受学前教育。由于路途远,来回很不方便,只能在县城租房。”龙林乡的一位家长告诉记者:“今年,村里新建了幼儿园,没想到环境很好,设施也挺齐全,老师都是从外面招来的幼儿教师,多才多艺,村里的人都把孩子从县城里转到村上的幼儿园了,娃娃们享受的学前教育不比城里孩子差。

在全力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礼县教育局十分注重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及进城务工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注重满足这些特殊群体对优质教育的渴求。为此,该县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双线三级控辍保学”责任制,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到100%,适龄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85.4%,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80.13%。全面实施小升初就近免试入学制度,采取单校划片和多校划片两种形式,明确义务教育阶段各校招生范围和招生方式,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问题进行了妥当安排,小升初升学率达到了100%。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课程,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不断加强教学质量管理,积极构建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教学质量监测体系,修订了《礼县初中教学质量考核办法》和《礼县小学质量考核办法》,进一步完善考核激励机制,促进了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学习改变命运,教育成就未来”。对贫困农村孩子来说,通过刻苦读书走出大山、融入城市、实现人生梦想,是一条最有效、最可行的途径。就这个意义而言,教育扶贫工程是一项能从根本上解决深山区贫困群众脱贫的战略性工程,也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重大民生工程。

为了进一步打通贫困学生的升学渠道,着力促进高中教育快速发展,礼县教育局认真落实《陇南市2015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方案》,不断提高高中阶段普及程度。高中阶段在校学生共计18375人,毛入学率达到83.21%,比上年增长0.03个百分点。同时积极实施县域教研联动策略,促进校际间交流合作,努力提高高考备考工作实效,增强高中教育发展合力,促进高中教学质量不断提高。2015年普通高考二本以上上线率达到25.60%,再创历史新高。

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为了让每个孩子有一技之长,能够尽展其才,礼县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将中职招生任务纳入各乡镇《教育目标管理责任书》考核,采取多渠道、多形式、集中录取和分散补录等招生措施,严格落实普通高中招生“三限”政策,有效规范了中职招生秩序,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同时,该县制订了《礼县“三校生”高考及技能大赛奖励办法》,对“三校生”高考和中职学校技能大赛中成绩优异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引导各职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2015年,有42名学生参加了“2015年甘肃省中职学校学生技能大赛”,其中31名选手获得省级奖励;在全市中职学生技能大赛中,该县共有478名学生获奖;在中职生对口高考中,全县共录取普通本科50人,占全市56人的89.3%,稳居全市榜首。

一条光纤通向外面的世界

学校过去是土操场、小平房、泥土路。条件简陋不说,尤其是下雨天,因为山路陡峭,道远路滑,学生基本就都请假了。通过教育精准扶贫和各类项目资金的支持,现在的校园在村上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教室宽敞明亮,校园环境幽雅,教学设备也非常先进。”基础设施的改善让龙林乡严塄小学校长严云志感触很深,他的话说出了礼县乡村老师和学生的心声。

进入严塄小学的一间教室,可以看到,学生们端坐在桌前,身体却不由自主地向前探着,想更近地看清大屏幕上的图片。这是一堂美术课,老师轻轻点击鼠标,正给孩子们介绍着一些知名绘画作品,讲解着每幅图片背后的故事。看着孩子们专注的神情,老师的脸上不禁浮现出欣慰的笑容。

以前学校环境条件差,好教师也不愿意留下来,学生也少。现在不一样了,我们在县教育局的指导帮助下,整修了教学楼,联上了互联网,配上了‘班班通’,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教学质量更高了。现在学生人数已达到120人,惠及到了附近四个村子的生源。

严塄小学种种改变正是礼县“全面改薄”(即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建设的一个缩影。

自去年以来,礼县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市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文件精神,科学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向贫困地区、薄弱学校倾斜,推进落实“全面改薄”的20项底线要求。县教育局针对该县居民分散、学校布点多等突出问题,及时研究制定了《礼县学校布局调整方案》和《礼县中小学薄弱学校建设规划》,按照“先建后撤”的原则,对全县学校布局进行了合理调整。在教师分配上,坚持向教师缺编较突出的“下四区”16个乡镇倾斜,建设资金向偏远乡镇的薄弱学校倾斜,教育资源布局得到了进一步整合优化,有力促进了全县教育均衡发展。

新教学楼、新教室、新宿舍、新操场、新餐厅,还有图书室、实验室、多媒体教室……依托“全面改薄”项目,礼县的大小学校都迎来了种种喜人的变化。2015年,礼县“全面改薄”项目规划总投资8723万元,实施土建项目22个,启动设备配备项目36个,采购了音乐器材61套、小学体育器材36套、美术器材29套、实验仪器29套,拟购置学生用床4176套、图书80785册、计算机5台、课桌凳11095套,力求让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享受同样的教学条件。

与此同时,不断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也是礼县教育局的一项重点工作。按照“三通两平台”建设要求,该县制定了多媒体“小学消灭空白、初中实现级级通、重点学校向班班通迈进”的实施计划,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全县共建成多媒体教室884个,有150所学校开设了信息技术课,173所学校接通了互联网,10所学校拥有校园网,4所学校拥有自己的网站,礼县一中、宽川初中等13所学校实现了“班班通”。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农村孩子也可以与城市孩子一样畅享网络教育资源,了解外面的世界。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

教育的发展,归根结底要靠教师。”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近年来,礼县把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促进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举措,在教师的选拔补充、待遇保障、教育培训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今年,经过礼县县委、县政府及县教育局的协调,礼县的乡村学校迎来了300名陇南师专的应届毕业生前来展开精准扶贫帮扶支教。“在支教老师们的帮助下,学校的体育课、舞蹈课、音乐课都已经开设起来。支教老师们年纪轻,学生们不仅喜欢上他们的课,平时私下里也喜欢和他们一起玩。”严永志校长向我们介绍了扶贫支教的情况:“支教老师们都很关心留守儿童,课余时间会去留守儿童家里家访,给孩子们买些学习生活用品,有时也会护送离家较远的孩子们回家,给孩子们带来更多关怀和温暖。

支教老师不仅给学校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开展的各类活动也进一步丰富了校园文化,促使所在学校的教学管理走向正规化。支教老师还利用课余时间辅导留守儿童学习,在生活上展开帮助,给他们带来了精神关爱,促进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可以说,这次教育实习成效很大,意义深远。”礼县教育局副局长王朝晖谈到此次“精准扶贫乡村支教”教育实习工作的重要意义时说道。

在《甘肃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办法》等政策的指导下,礼县全力提高教师待遇,认真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贴制度。该县研究制定了《礼县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中小学教师生活补助工作实施方案》,共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资金575万元,按照学校地理位置及生活条件的艰苦程度,分别以每人每月100元、150元、200元、300元等标准,对4751名农村教师分类发放了生活补助,农村学校教师待遇保障得到逐步改善。

为进一步选拔社会优秀人才进入教师队伍,2015年,礼县新招考中小学幼儿园教师212名,2015年特岗计划招考幼儿园教师15名,通过转岗培训补充幼儿教师32名,共计259名幼儿园教师现已上岗任教。另外,礼县还大力实施校长教师能力提升工程,通过校本培训和实施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市万名教师培训工程等项目,组织各级各类校长、教师培训6401人次,有效提高了校长和教师队伍的业务能力。同时着力开展“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和“城区教师支援农村学校”活动,积极组织开展了三区支教和该县2015年中小学校对口帮扶支教工作,共有40人参与了甘肃省“三区支教计划”,190名教师参与了县内对口帮扶支教活动,有效促进了县内师资的均衡配置。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教学质量是每所学校创新发展的生命线,“从有学上到上好学”更是人民群众最关注的民生问题。能否立德树人、塑造学生健全人格,能否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统一,能否将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培养动手能力强的创新型人才应是衡量一所学校的教育水平的重要标准。

为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去年,礼县立足教育工作实际,启动实施了“课改年”“学校文化建设提升化年”和“教师能力提升年”三项活动,从文化内涵、教学质量和教师素质三个层面推进教育教学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全县教育的内涵发展。

大力开展“课改年”活动,该县按照观摩学习、研讨谋划、示范带动、全面实施的思路,组织21名中小学校长外出进行观摩学习,并就该县“课改年”实施工作进行反复研讨,研究制定了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推进高效课堂建设的指导意见和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课改年”活动的任务目标和工作重点,力争使全县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实现校本课程全覆盖,进一步树立科学的质量观,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拓展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逐步形成“一校一品”“一课一特色”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全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015年也是礼县“学校文化建设深化年”,该县先后开展了“建设美丽校园”“文明礼貌教育月”和五四庆祝活动,积极实施“人知人晓工程”“人信人守工程”,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小学、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有效实现了环境育人、活动育人的目标。全面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和“两技能一特长”等多种项目的体育艺术活动,全县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测试67113人次,完成率100%,测试合格率达100%。5月份成功举办了礼县第二届中小学“体育节”活动,共设40多个比赛项目,有65个代表队、1000余名运动员和3500多名团体队员参赛,共产生91个团体奖和657个优秀个人奖。另外,积极推进“校园足球”活动。大力开展“艺术节”活动,共上交作品328件,向陇南市教育局推荐优秀作品114件,尽展学生才华,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广阔平台。

同时,礼县还开展了“教师能力提升年”活动,努力健全师德考评制度,创新信息技术教育培训模式,启动全员读书活动、课题研究活动、“三字一话一画”竞赛和“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特别是“一师一优课”活动开展以来,该县通过宣传动员,全县参与学校达到403所,上传视频“晒课”735节,共评选出县级优课214节,省级优课4节,国家级优课2节。下一步,礼县教育局将继续引导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参与“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着力打造优课,力争使注册率达到100%,晒课率达到80%以上,进一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优质课程观摩学习的良好教学氛围。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培养好每一位学生,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礼县教育局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礼县教育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勇敢挥起双联行动和教育精准扶贫两面改革旗帜,以持之以恒的韧劲和敢为人先的睿智不断推进礼县教育实现均衡创新发展,让优质教育成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抓手、成为富民强县的坚实力量。

在举全县之力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征程中,礼县教育局将继续依托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扎实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弘扬尊师重教遗风,为社会经济建设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朝着“人人受教育、个个有技能、家家能致富”的目标迈进。

 

 

信息来源:甘肃日报  杨春祎 周者军 薛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