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肃州区土地流转“转”出农民致富路
中国甘肃网6月3日讯 据酒泉日报报道(刘蓉 白玉玮)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土地流转成为提高农村土地集约化利用水平、推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肃州区的农民通过转包、互换、出租、转让和委托代耕等形式流转土地,在自己的土地里刨出了“金疙瘩”,走上了增收致富路。
“土地流转的目的在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和机械化发展,从而让农民增收致富。”肃州区经管站干部高渝波说,肃州区土地流转具有形式多样、主体多元、流转范围广、发展规模化等特点,据统计,进行了规模土地流转的农民纯收入要比自己经营土地收入高出20%左右。
地处肃州区东部的下河清乡素有“西瓜之乡”的美誉。在该乡楼庄村千亩新型拱棚瓜菜示范园区内笔者了解到,这个目前占地200亩的园区,正是通过土地流转的形式,组建了专业合作社,重点推广节水滴灌、无土栽培、立体吊蔓等新技术,发展黄皮红瓤、绿皮黄瓤和黑皮无籽等20多个西瓜新品种。园区内,一排排整齐的钢架拱棚里已结满了拳头大的西瓜,喷灌设施、防虫设备一应俱全。6月上旬西瓜将上市销售,预计棚均收入可达1.2万元。
“依托土地流转成立合作社,发展现代农业,让农民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下河清乡农林站站长贾生成说,通过土地流转建立园区,农民可以通过不同途径获得收入:一是利用农闲在园区打工,一天收入100元左右;二是土地租金每亩每年平均1000元左右;三是养殖或者外出打工劳务收入。如今,下河清乡土地流转面积已经累计达10844余亩,占全乡耕地面积的45.5%。
随着农村土地流转速度的加快,也暴露出了流转程序不够规范、市场化程度低、流转双方权益不能完全得到保障等问题。在酒泉市丰乐土地流转信息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翟晓元看来,之所以存在这些问题,主要是信息的不对称。他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主体是农户,但不同地域和层次的农户受各种条件限制,转出和转入需求的信息不对称,致使承包经营权流转仅局限于小范围、小规模、短期的行为之中。再加上流转双方所签合同内容不全面、不规范,权利义务不明确,极易发生流转纠纷,从而让农户对流转望而却步。
2010年,在肃州区丰乐乡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翟晓元组建了丰乐土地流转信息专业合作社,无偿为所有农户和企业提供土地流转信息,促进土地集中流转,减少流转纠纷。在这里,流转双方甚至不用见面,只需合作社出面签订合同,并将流转费用交由农户即可,在流转期限内,所有事项也均由合作社负责。这样,流转双方都不用再担心自己的权益问题。这也是肃州区探索创新土地流转模式,积极构建流转平台,服务流转的一个缩影。
为了培育和建立规范的土地流转有形市场,为农村土地流转搭建服务平台,引导农户采取多种方式依法、合理、有序流转土地,肃州区在已经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的基础上,积极培育土地流转交易有形市场,组建区级农村土地流转信息网和流转信息库,搭建流转信息发布平台。同时,发挥乡镇土地流转服务站作用,及时收集和发布土地流转相关信息,为流转供求双方提供价格评估、法律咨询和指导合同签订等服务。此外,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流转中介组织,以中介服务促进土地流转。通过区、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和流转中介组织的有效结合,为土地流转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至目前,全区共流转土地154500亩,占家庭承包经营面积的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