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市重点推进五项重点工作任务
近日,酒泉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方案》,这是今后五年我市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个纲领性文件,标志着酒泉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实现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设施标准化,城乡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均等化,各级文化服务机构编制规范化,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与全面小康社会要求相适应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该《实施方案》确定了今后五年要完成的五项重点工作任务:
一是加强城乡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指出到2016年底,全市所有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全部达到等级站标准;到2017年底,全市所有行政村全部建成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即“乡村舞台”); 到2018年底,全市每个城市街道都建成综合文化站,每个城市社区都建成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到2020年,市和县(市、区)“文化三馆”全部达到等级以上标准,基本形成覆盖全市的公共文化网络体系。
二是增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能力。指出到2020年,创作3-5部舞台艺术作品,推出1部省级优秀剧目,创作2-3部大型器乐作品、2-3部大型声乐作品,推出20首以上人民群众喜爱的优秀歌曲、多首独奏重奏器乐作品,申报并获批国家级非遗项目2-3个、省级非遗项目5-8个;深入推进我市现有的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纪念馆、乡镇综合文化站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工作,积极开展咨询、讲座、培训、展览等活动以及图书、文博、科技等流动文化服务、联网服务,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促进学校体育场馆、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文体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采取政府采购等方式,组织地方戏曲院团到农村为群众演出,每年每个乡镇演出不少于5场,每个行政村演出不少于1场。
三是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指出要保障特殊群体基本文化权益,各社区(村)争取每月为特殊群体至少提供一场电影、一场讲座、一场演出、一次展览、一次辅导;加强文化类行业协会、民办非企业文化单位等社会组织的扶持和管理,引导文化类社会组织依法依规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培育和促进文化消费,积极发展教育培训、演艺会展、体育健身、旅游休闲等产业,引导和支持各类文化企业开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文化消费需求;推进文化志愿服务,动员组织退休艺术家、退休教师、专家学者、公共文化机构业务骨干下基层开展培训帮带等志愿服务。
四是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与科技创新融合。指出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开展“宽带中国”、“智慧城市”等重大信息工程建设,推进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数字文化馆、数字纪念馆、直播卫星广播电视、农村数字电影放映、数字农家书屋、城乡电子阅报屏等建设项目,构建标准统一、互联互通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现代传播能力,每村每月至少放映1场数字电影,为中小学生每学期免费放映2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大力推进“三网融合”及高清电视、互动电视、交互式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等新业务发展;推进市、县应急广播体系建设,打造基层政务信息发布、政策宣讲和灾害预警应急指挥平台;到2020年底,实现全市广播电视信号全覆盖、电视户户通、广播村村响,保证基层群众免费收听收看一定数量的广播电视节目。
五是创新公共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指出要推进总分馆制建设,建立以县(市、区)图书馆、文化馆为总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为分馆,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乡村舞台”)为基层服务点的运行模式,推动县(市、区)域范围内的城乡文化一体化;鼓励社会力量通过投资或捐助设施设备、兴办实体、资助项目、赞助活动、提供产品和服务等方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组建理事会,扩大社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建立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开展“菜单式”、“订单式”服务;建立我市公共文化机构服务水平绩效考评制度和公共文化服务第三方评价机制,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组织开展好酒泉“飞天文艺奖”评奖活动,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该《实施方案》从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考核督查、加强舆论宣传、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完善顶层设计、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六个方面入手,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等,将文化建设的“软任务”具体化为与小康指标、国家相关标准相衔接的“硬指标”,确保各项重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 编辑:陈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