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学生健康成长——通渭县常河职业中学节俭办食堂见闻
为了学生健康成长——通渭县常河职业中学节俭办食堂见闻
端午节刚过,通渭县常河镇田野里的小麦临近成熟,金黄一片。走进常河职业中学,干净整洁的校园里书声琅琅,一派自然和谐。
国家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食堂建设项目以来,常河职业中学始终把勤俭节约教育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促进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大力落实节约办食堂举措,在全校形成了弘扬美德、勤俭自强、励志上进的育人导向和浓厚氛围。
勤俭办学,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自强不息怀壮志以长行,厚德载物携梦想而抚凌。”这副镌刻在教学楼正门的联文真实概括了这所农村职中几十年来形成的文化积淀和精神支撑。
常河职业中学地处通渭县干旱山区,是一所有着50多年历史的农村职业中学,现有22个教学班,师生总数1176人,学校多次被评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由于地处边远山区,农村学生饮食结构不合理、营养差。起初,学校食堂对外承包,管理难度大,饭菜质量差,价格高,缺斤短两,学生无法按需就餐,浪费现象也比较严重。
2012年,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常河职中将学生食堂纳入学校管理,自主经营,大力落实节约办食堂举措,勤俭规范办好学生食堂,走出了一条贫困山区学校规范管理、勤俭办学的成功之路。
精打细算,使节俭行为渗透到食堂管理的每一个细节
6月6日,凌晨4时。分管学校食堂工作的赵江满和几位值周老师乘车出发,赶往临近的甘谷县蔬菜批发市场。
“学校食堂转由学校自主经营以来,为让同学们吃上新鲜营养的饭菜,学校精打细算,每周去蔬菜市场直接采购。”赵江满说。
为规范学校食堂管理,常河职中建立了由校长、副校长、总务主任和采购员组成的采购小组,每周先由炊事员列出清单,经食堂领导小组审核后到临近蔬菜批发市场进行采购,确保原料新鲜、安全、低价,降低了生产成本,为提高饭菜质量奠定了基础。
“在充分调查征求意见后,我们联合社会成员、家长、教师、学生组成学校膳食委员会,对食堂从食材采购、加工、发放、用餐等各个环节进行监督,杜绝浪费。”常河职中校长张振东说,“学校不断完善学生互相监督、学生会节俭员监督、值周教师义务监督的全方位监督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不文明行为和用餐浪费现象,并通过曝光台曝光,按量用餐、节约粮食的良好风尚在校园日渐形成。”
常河职中定期对食堂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教育,强化提升服务意识和节俭意识,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和性别、体质差异进行分量调剂,尽最大可能实现“饭量大的学生吃饱饭,饭量小的学生不剩饭”,大大减少了泔水垃圾的数量。在对食堂餐厨垃圾进行专人收集和分类处理的同时,组织职业班学生开展以“变废为宝”为主题的手工制作比赛。
“学校食堂的饭菜味美可口、营养好、多样化,同学们都喜欢吃。”常河职中八年级学生马媛媛排队打上了午饭,高兴地对记者说,“学校要求每个学生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行为品德,这对我们可谓受益终生。”
常河职中以调查问卷、座谈讨论等形式,经常征求学生对饭菜质量的意见建议,适时根据学生口味制定科学合理的食谱,尽最大可能使一日三餐营养平衡、品类多样、新鲜可口。
学校食堂持续开展的节俭行动,解决了集体食堂浪费大的问题。学校食堂剩饭明显减少,仅此一项每年减少浪费2万余元。常河职中通过科学预算、严格管理、规范采购使饭菜成本下降,质量提高,实现了师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2013年被定西市评为“示范学校食堂”。
传承美德,把勤俭节约养成教育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
“我们这儿干旱缺水,洗脸水我用来洒地,尽量做到一水多用;打饭的时候,我会按饭量让师傅盛饭,尽量做到‘光盘’。”九年级学生孙岩说。
孙岩是学校学生会干部,一直以来就勤奋上进、勤俭节约,严格要求自己,是同学们学习的好榜样。去年底,被推举为学校“勤俭节约之星”。
“我们结合学科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勤俭节约、杜绝浪费,要求每一名老师作出示范,让学生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基本美德。”从事学校教学管理的副校长成军说。
“粒米虽小君莫扔,勤俭节约留美名”“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教室里、食堂里、橱窗里,每一句名言警句发人深省。从课堂教学到环境感染,从制度的规范约束到老师的言行示范,节俭美德在学校里生发、荡漾。
常河职中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实践活动,通过张贴标语、宣传画,通过班会、晨会和校园广播等途径,广泛宣传勤俭节约行为,在校园形成节约光荣的浓厚氛围。持续开展“每周一星”评选推介活动,创建“勤俭自强美德少年榜”,大力培树勤俭节约优秀典型。每学期组织开展“节约光荣,浪费可耻”主题演讲比赛、征文评选和竞赛活动,通过大家讲、共同学,让学生充分认识勤俭节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小养成爱惜粮食、节约资源、爱护环境的意识和美德。通过召开家长会、发放通家书等途径,广泛宣传节俭常识、节俭措施,形成了家校联合、共同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节俭美德的宣传教育模式。
目前,“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已深植全校师生心中,广大师生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节约一度电、一张纸、一滴水、一粒米的良好习惯已经形成。(记者 王雨 通讯员 南永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