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礼禁忌,全球各不同

03.03.2015  13:03

    西方情人节、中国的春节,2月份,进入家人朋友恋人互赠礼物的高峰期。不过,礼也不是随便送的,事实上,因为文化、风俗不同,送礼还是有很多禁忌的,尤其是涉及到给外国人送礼物。某国人眼里的上等礼品,在另一国人眼里可能就意味着一种冒犯。

    世界各地的送礼禁忌关乎当地的风俗习惯,有时甚至直接与死亡有关。送得合适,皆大欢喜,送得

    不妥,可能引发误会甚至仇恨。

    各国禁忌差异大

    日前因为送礼就出现了这样一场风波。访问台北的英国交通国务大臣苏珊·克雷默向台北市长柯文哲赠送了英国上议院的一块怀表。对此,柯文哲却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会转送”,“不然就拿去当破铜烂铁可以卖一些钱”。此言一出,外界一片哗然,英国广播公司(BBC)等英国各大媒体也争相予以报道。

    按照中国传统文化,送钟表有“送终”之嫌,难怪柯文哲表示要转送。据说旧时如果有人送钟,受赠者往往当即回敬银钱若干,表示是买而不是送。克雷默了解事情缘由之后赶紧道歉,风波才得以平息。不过,她也解释说:“我没想到这样的礼物会让人想到不愉快的东西。在英国,表是珍贵的,因为再没有什么比时间更重要的了。

    克雷默只不过遵循了标准的外交礼仪和英式思维,但却忽视了文化差异。“怀表事件”充分表明,文化有差异,送礼需谨慎。在没有搞清楚对方的风俗习惯之前,草率送礼可能会“好心办坏事”。

    再以送花为例。在许多人看来,选择芬芳美丽的花束作为礼物既光鲜又省事,其实送花很容易惹麻烦:西班牙和日本都忌送菊花,因为菊花在西班牙是葬礼用花;而在日本,菊花是皇族的象征,一般人消受不起。与此同时,中国人眼中高洁脱俗的荷花在日本却是葬礼用花,是送礼的大忌。在法国,黄玫瑰象征着不贞。在墨西哥,黄玫瑰则象征着死亡。经常出现在婚礼上的,有着“百年好合”寓意的百合花,在法国则代表着死亡。

    有时候,赠送礼品还要考虑宗教因素。在阿拉伯国家,由于伊斯兰教戒律禁止饮酒和崇拜偶像,所以不能把酒、雕塑、画像乃至洋娃娃作为礼品。信奉印度教的人士视牛为神圣,因此自然不宜向他们赠送牛皮制品。

    不仅送的东西有讲究,礼物的颜色也大有学问。中国人认为红色是吉祥喜庆的颜色,但德国的一些地方视之为色情的颜色,墨西哥人则认为红色象征着符咒。西亚北非地区干旱,多沙漠,所以阿拉伯人特别喜欢象征生命的绿色。但因为二战时德国纳粹的军服是墨绿色,法国等一些西方国家因此厌恶墨绿色。中国认为紫色高贵,是王者的颜色,拉美各国却忌讳紫色,认为那是不吉利的棺材色。

    这也不能送,那也有风险,送书总可以吧?在全世界很多地方,书都象征着知识和智慧,是绝对不会出错的理想礼物。可惜,不少中国人认为“”与“”同音,不是好意头。梁实秋先生在《送礼》一文中写道:“未读之书太多,开卷总归有益,但朋友总是怕我坏了手气,只有很少的几位肯以书见贻,真所谓‘知我者,二三子!’

    送礼当有礼仪配

    不同的国家和民族,送礼和收礼的习俗礼仪也迥然不同。只有了解这些习俗礼仪,才能取得最佳的馈赠效果。

    例如,中国人讲究含蓄,为了表示礼貌和教养,收到礼物要放在一边,等到客人离去后才打开查看。欧美人接受礼品时则要当场打开,以示尊重。送礼者在旁边介绍一番,收礼者不胜欣喜地再三赞叹和感谢,气氛立时显得和谐融洽。

    日本人送礼名目繁多。搬家送礼,不同节气送礼,丧葬也要送礼。收到礼物的人还要当场还礼。收到的礼物太多太不合用,就有人拿到跳蚤市场出售。常有过日子的好手不失时机地囤上一批,以备还礼之用。礼物几经转手,最后可能会回到原来的送礼人手中。旅日作家萨苏的文章《繁缛的送礼事件》讲的就是这样一件趣事。

    无论送花、送酒还是送水果,抛开类别不谈,连数字都有讲究。中国人历来认为“好事成双”,送礼的时候也讲究成双成对,但要避开与“”谐音的“4”。而在日本文化中,因为偶数都可以“”,所以并不吉利。日本人倒是对奇数颇为青睐,尤其喜欢“3”,但“9”却是个例外,因为其日语发音与“”相同。在意大利和德国等欧洲国家,赠送礼品的数字也是单数。如果送礼对象信奉天主教,还要格外注意避开“13”这个数字。

    与阿拉伯人交往,初次见面时不要赠送礼物。如果向对方的妻子赠送礼物,必须经过她们的丈夫或父亲,否则会被认为是侵犯隐私和侮辱人格。此外,一个劲儿赞扬阿拉伯人的某件物品或者盯住看个没完也是失礼行为,对方会认为你非常喜欢这件东西,并执意将之作为礼物送给你。

    美国政要送礼出糗多

    普通百姓互赠礼品是人情往来。在国际交往中,各国领导人互赠礼品则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外交礼仪。这不仅是对别国领导人的尊重,也是展现各国文化、宣示国家形象乃至开展礼品外交的重要舞台。

    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拥有大批极具特色的文化瑰宝。丝绸、刺绣、瓷器乃至典籍经常被选作外交活动中的国礼,不仅展现了民族特色,而且弘扬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

    中国的国礼有其发展变化的过程。以新中国政府向斯大林赠送的寿礼为例,其中既包括丝织像、清代瓷花瓶和景泰蓝茶具等精美的手工艺品,也包括多种上等茶叶,就连胶东白菜、莱阳梨,鸭梨和山东大葱都榜上有名,目的是拉近距离,让斯大林产生亲切感。在接下来的数十年里,书画、定制工艺品以及大熊猫都曾是广受外国领导人欢迎的礼品。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越来越多地把国产品牌作为国礼。2013年12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接待到访的英国首相卡梅伦时,向他赠送了中国高铁的模型,体现了中国外交更加趋于务实的风格。

    在外国领导人当中,普京向来以送礼大方周到著称。2003年,他在访美期间向小布什赠送了以礼盒盛放的美国历史上43位总统的水彩肖像集,据说价值高达4.5万美元。他知道时任法国总统的希拉克对北极很感兴趣,所以让礼宾司为其定制了一尊纯银白熊雕像,令希拉克爱不释手。2014年11月,普京前往北京参加APEC时,向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赠送的礼品则是俄产智能手机“约塔2”(YotaPhone2)。

    与之相比,美国总统奥巴马则因为屡屡出错而饱受挖苦。2009年3月,时任英国首相戈登·布朗访美,送给奥巴马一只用英国皇家海军“塘鹅”号军舰船身木材制作的笔筒。布朗此举煞费苦心:白宫椭圆形办公室的办公桌是英国维多利亚女王赠送给美国总统海斯的礼物,木材取自英国皇家海军舰艇“坚毅”号,而“塘鹅”号正是“坚毅”号的姊妹舰。布朗无疑在以此强调英美之间坚不可摧的传统友谊。奥巴马回赠他的却是包括《公民凯恩》《卡萨布兰卡》《精神病患者》等经典作品在内的25张好莱坞大片影碟。且不说英国随处都能买到这些影碟,更要命的是,由于制式差异的缘故,欧洲的影碟机根本无法播放他的礼物。此事一时成为英国媒体的笑料。

    奥巴马显然吸取了教训。2009年4月拜访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时,他精心挑选了一款苹果iPod播放器作为礼物,里边存储着女王2007年访问华盛顿和弗吉尼亚州时的视频和照片。令他始料未及的是,女王其实早在2005年就已经买了一个iPod,这件礼物再次遭到英国媒体的嘲笑。

    就在同年,作为他下属的时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也犯了个“具有象征意义的错误”。在与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会晤时,她向拉夫罗夫赠送了礼物——一个带有红色按钮的小盒子。按钮上本该写与“reset”对应的俄文“perezagruzka(重启)”一词,用以表达奥巴马政府重启美俄关系的愿望。孰料,按钮上写的却是俄文“peregruzka”,意思是“超负荷”,令全世界大跌眼镜。美俄关系2014年因乌克兰危机而急剧恶化,难道真是“一词成谶”?□据《国际先驱导报》晓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