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杨六斤”,还需更多的还原

28.06.2014  20:31

  现实远比电视剧精彩。6月27日,南方都市报一篇题为《还原杨六斤》的报道令人大跌眼镜:原来令无数人掉泪、令无数爱心人士慷慨解囊的少年杨六斤并非电视节目中那样“孤苦无助”。

  据报道,杨六斤几年来一直和堂哥一家住在一起,堂哥今年三月份才外出打工,其真正独居生活到电视节目播出时不超过25天。并且,杨六斤每周五天在校吃住,周末才回家,偶尔才吃的野菜,在当地也是居民的家常菜。学校校长称,杨六斤在学校享受政策补助,每日三餐是8元的标准,“虽然不能保证顿顿有肉吃,但是可以保证孩子每顿饭都吃得饱”。此外,杨六斤还享受每月100元的低保以及得到了爱德基金会每年1340元的爱心资助。

  按照这个说法,一个少年,在免学费、免书本费、免食宿之后,每年尚有2540元的资助,无论怎么看,“基本生活有保障”也确凿无疑。就在一些人还在对当地政府救助孤苦儿童不力一事上口诛笔伐之时,“孤苦少年”却忽然被改写为“幸福儿童”,立论的证据也瞬间变成了地方政府政绩的明证。

  如果对杨六斤的“还原”属实,那么最该受表扬的是当地政府,最该受批评的是丧失职业道德的广西电视台,最受伤的是公益和慈善。但这事情还有一些疑点需要澄清,还有一些细节需要还原。

  首先,当地政府为何不及时辟谣?真实版的杨六斤的故事是这样的:一个少年遭遇了父亲去世母亲改嫁的惨剧后,当地政府立即送来温暖,为他落实各项惠民政策,慈善组织送来爱心,亲戚邻里也寒暄问暖,命运虽然抛弃了杨六斤,但来自地方政府和社会的关怀仍然使这个不幸少年生活在家一样的温暖里。这样感人的故事,几乎可以拿到新闻联播里传递正能量了。而公益节目里的故事版本,严重抹黑了地方政府,也严重抹黑了民情淳朴的地方形象,可为什么在长达一个月里的时间里,听不到当地政府自辩的声音呢?

  其次,为何要从深圳“”回杨六斤?当地政府称一是因为广西电视台要再做一期节目,二是要接杨六斤回来参加期末考试。这两个理由都很牵强,难以让人信服。一者,电视台做节目,受过其恩惠的杨六斤难道会不愿意吗,还需要镇里干部配合?二者,期末考试又不是高考,在哪里考不一样?杨六斤既然喜欢新的环境,为何置其个人意愿不顾而强行带回?

  再次,截止到目前,爱心捐款具体有多少?对这些善款,支配权究竟在谁那里?考虑到杨六斤还是个孩子,对善款使用的信息公开与监督,如何落实?

  这些疑问不搞清楚,整个事情就还显得云雾重重,人们就难免还有各种各样的猜测,也就难以杜绝一些不入耳的流言。

  但无论真相究竟如何,孩子终究是无辜的,其不幸的身世也照样值得我们同情,哪怕他的确做了一回演员,板子也应打在那些把他放到舞台上的人身上。

  文/赵勇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