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转型跨越将兰州打造成中心旅游城市
2015年度全市“留客驻兰”旅游奖励表彰大会近日在兰举行,会议对去年在旅游接待、市场拓展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旅游企业和个人给予了表彰。过去一年,兰州市按照省委打造“大兰州、新兰州”的新要求,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兰州旅游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主动认识新常态,积极适应新常态,积极抢抓“一带一路”、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等重要战略机遇,有效推动了全市旅游业转型跨越发展。(相关报道见1月18日《兰州日报》2版)
2015年国庆黄金周,给许多兰州市民留下了深刻印象,黄河两岸、南北两山、车站机场游人如织,仅一个黄金周,全市共接待游客226.19万人次,同比增长21.22%;旅游收入17.43亿元,同比增长22.06%。而2015年全年,兰州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121.26万人次,同比增长23.53%;旅游收入334.56亿元,同比增长25.54%。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3.18%;特别是入境旅游人数大幅度增加,全年接待入境游客达3.56万人次,同比增长31.37%;入境旅游收入达790.21万美元,同比增长24.39%。
2015年4月,我市《关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出台,提出把兰州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旅游名城、西北区域旅游集散中心和全国重要旅游目的地城市的目标,到2020年全市旅游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20%和22%以上。而2015年的发展速度已经说明,实现这一目标,我们不仅有底气,而且有把握。
这份底气和把握首先来源于我们拥有丰厚的资源底蕴。从旅游资源来说,除五泉山、白塔山、中山桥、黄河风情线等几个重点景区外,兰州市还有兴隆山、吐鲁沟等风景名胜区。此外,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文物点50多处,古遗址50处,古城12处,古建筑15余处也给兰州市带来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除了自身的资源禀赋,兰州市还具有其他旅游地不具备的区位优势,西去青藏,北上银川,南下川黔,东接关中,可谓四通八联,更重要的是兰州具有丝绸之路黄金段特殊的区位和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另外,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以及兰州新区的建设也为助推兰州旅游业发展带来了制度红利。
这份底气和把握更在于充分掌握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给兰州旅游产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兰新客专的建成通车让兰州旅游业迈进了高铁时代。以此为抓手,兰州在产业升级调整发展中充分把握特有的“通道”功能,做强文化旅游产业。充分用好“枢纽”功能,初步形成了区域性文化旅游集散中心。充分挖掘“价值洼地”的优势,形成了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在不断提升文化旅游业整合能力和创新发展水平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形象和产业体系,推进了文化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和规模、效益、质量全面提升,使旅游业成为全市经济的支柱产业、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和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新增长点。
当然,正所谓:“行百里者半九十。”在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我们还应有清醒的认识。兰州市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才刚刚迈进腾飞的起步阶段,在产业规模上,在产业比重上在知名度、美誉度上,仍然与发达地区存在较大差距,仍然需要深度发掘。这就需要我们以创新创业的思维,大力提高管理体制运行不畅、旅游人力资源队伍建设滞后的问题,加大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产业布局,更大规模的进行产品规划、包装、开发、运营,实现旅游产业的转型跨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