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轨道交通:世界级建设难度下的安全话题
原标题——兰州地铁:世界级建设难度下的安全话题
东方红广场地铁建设现场。首席记者 裴强 摄
兰州地铁穿越黄河。
新华网甘肃频道消息 2012年7月9日,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试验段——世纪大道站开工奠基,时至今日已三个年头。
三年来,1号线的建设度过了千余个平安昼夜。但2015年10月21日下午,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东岗车站内响起的急促火警声,却为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建设的安全问题敲响了警钟。
■ 本报记者 刘有中
1 “东岗车站的火灾,让每一个地铁建设人都开始提心吊胆。”
10月30日,兰州临近立冬,傍晚时分一场骤然而至的大雪,让兰州市民提前感受到了冬日的寒风彻骨。
当日上午,记者来到了位于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东方红广场站在建工地,两米高的围挡将城市与工地分隔成两个不同的世界。
工地外车水马龙,人们在安逸地散着步,广场上的白鸽在自由地翱翔;隔着围挡,地铁建设工地,似乎并不像大多数人想象中那般机械轰鸣,安静得令人有些不敢相信。
当记者跟随工程人员进入东方红广场车站的施工工地内,一切变得一目了然。东方红广场车站目前仍处于基坑土方开挖阶段,由于兰州市已进入“冬防”时期,白天禁止渣土运输车辆在城市内穿行,因此,工地上只有少量的施工人员作业。即便如此,零零星星的几名工人,都佩戴着安全帽。
“就施工安全来讲,仅进入工地不戴安全帽这一项,处罚就非常严厉。”中铁二十局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东方红广场站安全负责人赵飞向记者介绍道。
“东岗车站火灾,让每一个地铁建设人都开始提心吊胆。”赵飞说,目前,东方红车站虽然仍处于基坑土方开挖阶段,但工地同样在进行大量的电焊、电气作业,尤其在进行边坡支护、防水措施以及土方开挖时,都要预防引燃易燃材料、粉尘爆炸以及潮湿触电的风险。
当日下午,在西关什字车站,中铁二十一局西关什字站安全总监马百顺同样告诉记者,目前,车站已进入主体施工阶段,在每天的施工,都会用到各类电气、电焊设备以及大量的防水材料,氧气瓶、乙炔瓶、氢气瓶等工程燃料。
据其介绍,防水材料属于易燃品,氧气瓶、乙炔瓶、氢气瓶属于易爆品,而使用各类电气、电焊设备时,所溅出的火星以及漏电现象都有可能引燃、引爆上述易燃、易爆品。
“为了消除安全隐患,每项电焊、电气作业,身边都有一名安全检察员监督。”马百顺介绍说,在工地内,面对易燃的防水材料,划出了严格的防水作业区域,在严禁烟火的同时,易燃、易爆品需放置在干燥、通风、阴凉的专用仓库内,并安排专人保管。在氧气瓶、乙炔瓶、氢气瓶等易爆材料的使用、运输、卸载方面都制定有严格的规定。同时,在易燃、易爆品使用、存放地的周围,都配备有合格、恰当的消防器材,并安排专人每日进行检查。
10月30日,记者在兰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了解到,目前,虽然关于东岗车站火灾的具体原因仍在调查当中,但根据事故发生后的初步分析,事故原因是由于电焊火花引燃易燃材料所致。因此,兰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已要求各站点、区间施工单位对施工用电、消防、质量管控、技术管理等方面进行安全生产整顿。由于冬季是火灾易发、多发季节,针对兰州市目前的气候状况,要求各站点、区间需将防火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对工地作业区、生活区、办公区的消防器材进行逐一检查,对作业区的现场放火、临时用电等情况进行核查。
2 “地铁建设无论在站点深基坑开挖建设过程,还是盾构作业中,均面临着各种各样安全隐患。”
10月29日、30日,记者分别走访了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西关什字站、西站车站、东方红广场车站、盘旋路车站以及西站至文化宫区间等工地后,发现不同的车站、区间除面临上述五类安全风险之外,作业环境、周边建筑、地质条件等因素同样会对施工带来诸多安全隐患。
30日上午,在东方红车站深基坑内记者看到,一层基坑的地质主要为卵石层,而二层基坑则变为红砂岩。
就红砂岩对于基坑开挖的安全问题,东方红广场站安全负责人赵飞介绍,红砂岩在不遇水时格外坚硬,一旦遇水,便会迅速泥沙化,施工过程中防水措施不得当,极易造成顺层滑坍事故。
据了解,除受地质条件影响外,由于东方红车站位于市中心地带,地下管网极为复杂,燃气、污水、自来水、电缆等管线涉及到19家单位,虽然前期通过管线改迁后,对整体施工并无影响,但在施工过程中仍要格外小心,避免意外发生。
“地下管线所造成的安全隐患,对于西关什字车站来说,并没有那么明显,但在车站基坑开挖过程中,如何躲避周边建筑物地基,做到土层不沉降,保护建筑物的楼体、地基稳固,却是该站的最大难题。”当日下午,西关什字站安全总监马百顺告诉记者。
“张掖路步行街以及西关商圈附近的建筑物,我们一个也没有落下,全部进行了实地勘测。”马百顺说,未来,当盾构作业下穿张掖路步行街时,由于步行街两侧地表有高层建筑,地下有商场,盾构深度、基坑范围的计算都需要无比的精准,否则,有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车站建设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主要来源于作业环境与周边环境,而在盾构作业中,主要安全隐患便是地质条件。
“地铁建设无论在站点深基坑开挖建设过程,还是盾构作业中,均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安全隐患。”10月30日上午,西站什字至文化宫盾构区间,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安全总监周江松告诉记者,在盾构作业中,盾构机在进出洞时,存在一定的土体坍塌和涌水风险;在盾构过程中,会遇到难以预测的不良地质及障碍物、地表、建筑物以及线路等重要管线的沉降风险。
周江松还分析说,由于目前兰州建设地铁的地段,在很久之前很可能都属于黄河河道,地表大多为卵石层,一旦损坏了盾构刀片,盾构机就必须停机,工程人员也必须开仓换刀。如此一来,机械伤害、刀具脱落、土体坍塌、涌水都有可能对出仓作业的工程人员造成伤害。
3 “建立健全的安全防范机制、事故救援措施不可或缺,但加强培养一线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更为重要。”
地下管线、地面沉降、地下水、土质条件,如此多的安全因素,在地铁施工过程中究竟该如何做到时刻监测呢?
就此问题,东方红广场站测量主管边兆显向记者解释,为了施工安全,他们仅东方红车站周边便设置了600余个监测点,主要对站内外的地表沉降、地下水位、建筑物地基、支撑立柱的沉降与位移、管线的沉降与位移进行实时监测。
连日来,记者对各站点、区间建筑工人的采访中得知,大部分工人均明白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中存在的各类危险,但往往因为从未遇到过事故,是否忽视身边存在的危险?
“这么多年一直从事建筑业,早已习惯了,难免会掉以轻心。”10月29日,在西关什字车站工地上,一名主要负责电焊、切割的工人告诉记者,他已经从事建筑行业20多年了,对于电焊、切割技术非常自信,虽然小伤不断,但从未遇到过大的事故。
对于建筑行业的年轻人来说,虽然公司会经常组织各类安全知识学习,但毕竟缺乏经验,尚无法准确判断事故的危害性,安全意识偶尔松懈也在所难免。
“建立健全的安全防范机制、事故救援措施不可或缺,但加强培养一线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更为重要。”采访中,几个站点的安全负责人均表示,鉴于此次东岗车站的火灾事故,将进一步加强对一线作业人员的各类安全知识教育。利用视频、电影、知识竞赛等更多直观、形象的培训、学习方式,让他们的安全意识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再到“我会安全”的转变。
记者也在兰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了解到,目前,公司已邀请国内专家,在1号线所有站点、区间内,对地铁施工工法工艺、安全质量风险控制、事故案例及事故应急处置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培训,从而实现从源头降低安全隐患。
4 “既然兰州轨道交通建设的难度是世界级的,就更要树立如履薄冰的态度和安全意识。”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地铁已然成为很多城市缓解交通问题的首选方案,但近年来全球事故不断发生,地铁的安全性成为越来越需要人们关注的课题。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一位工程师告诉记者,国内外地铁事故时有发生,2003年7月1日,上海地铁4号线发生涌水涌砂事故;2005年12月10日,台湾高雄地铁车站路面塌陷大坑;2006年8月2日,广州地铁3号线石牌桥站工地内软弱土体意外塌落,造成3名工人1死2伤;2007年3月28日,北京市海淀南路地铁10号线,苏州街车站南出口发生塌方事故;2007年5月28日,南京水西门大街地铁2号线茶亭站发生基坑土体滑坡事故。
根据地铁建设事故统计分析,坍塌事故所占的比重高达67%,主要分为盾构地面沉陷、隧道坍塌以及深基坑坍塌三种类型。同时,物体打击和机械伤害约占11%。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来兰对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项目进行了调研,针对五里铺站深基坑红砂岩层涌水、防渗水问题,以及奥体中心至世纪大道中间风井低层中卵石含量高、含水量丰富、盾构施工难度大,两穿黄河盾构机刀具磨损严重、螺旋机卡死等问题,与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的建设人员进行了深入探讨。同时,结合南水北调郑州穿黄隧道、南京长江隧道、成都地铁、广州地铁等工程的施工经验,钱七虎指出,从目前掌握的技术资料来看,兰州的地质条件是中国乃至世界最复杂、最不利的卵石地层,卵石含量极高、石英含量极高,水压大,采砂区、地勘孔不确定性高,特别是下穿黄河段风险极大,要面临盾构机在黄河河床高压条件下更换刀具等诸多难题。可以说,在兰州建设地铁的难度绝对是世界级的。
“既然兰州轨道交通建设的难度是世界级的,就更要树立如履薄冰的态度和安全意识。”钱七虎院士建议,要充分认识兰州轨道交通项目建设的特点,遵循客观存在的条件,正确对待工期和工程造价,切忌“快”字当头,要做到“稳”字当头,“好”字当头,稳步推进轨道交通建设,在实际施工中不要一味追求建设进度,充分学习借鉴国内地铁施工的先进经验,科学组织施工,降低施工风险,以保证工程安全质量和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 编辑:信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