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清海逆向投资的“七种武器”
从槟城凤梨小贩到香港资产管理行业的龙头,香港惠理集团主席谢清海实现了人生轨迹的巨大跨越。
看好中国机会的谢清海,其所领衔的惠理基金在2013年如愿以偿斩获了8亿元RQFII额度,获得了深度参与A股市场的机会。
在他看来,这一切或许仅仅是个开始。
从小贩到拿督
与多数金融从业者相比,谢清海的经历颇有些传奇。
谢清海出生于 马来西亚 槟城,少年时曾经贫病无依。在其他孩子玩乐的时间,他却不得不在街头卖凤梨以贴补家用。
作为家中长子,他在父亲去世之后肩负起养家的责任,并在高中毕业前辍学。辍学后,谢清海进入马来西亚大报《STAR》,主要工作内容是叠报纸。他不满足于叠报纸的枯燥工作,并利用时间学习新闻采编知识。谢清海的想象力与表达能力一直很出众,在辍学前曾参加英文写作比赛,还有一家伦敦报社刊登过他的投稿。
报社老板发现了谢清海的潜能,给了他一份记者的工作,主要负责报道罪案,他很快上手。记者的工作开拓了谢清海的视野,当他了解到香港记者的薪酬是马来西亚同行的三倍,便义无反顾地搭上货轮,几乎是身无分文地只身来到香港。
在香港,谢清海先后在《虎报》、《华尔街日报( 博客 , 微博 )》、《远东经济评论》担任财经记者,报道东亚及东南亚地区的财经资讯。对金融与经济理解越多,谢清海亲身参与的愿望越强烈。
1989年,外资金融机构纷纷进驻香港,需要招募本土人才,摩根建富亦开始了香港业务,谢清海得知信息后毛遂自荐,用其独特的理念说服了时任摩根建富负责人谢福华,顺利获聘用并成为其香港区研究主管。
谢清海终于有机会在金融市场一展拳脚,与当时市场上机构投资者偏爱蓝筹不同,他更乐于去发掘在市场上不被看好的小型上市公司,并长线持有,为投资者赚取了丰厚利润,自己的身家亦水涨船高。
1993年,谢清海与人联合创办惠理基金。之后,惠理先后引入了HOLDING CAPITAL GROUP 、J.H. Whitney III, L.P.两家 美国 私人股东。2007年11月,惠理集团成为了香港第一家上市的资产管理公司,共发行3.816亿旧股,并以招股价上限7.63港元发行;公开发售部分超购109倍,国际发售亦获大幅超额认购,两家美国战略投资者通过上市套现手中大部分股权。
2010年10月21日,对于谢清海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在这一天,他受邀在价值投资鼻祖 格雷厄姆 的长期执教之地哥伦 比亚 大学,参加第二十届Graham & Dodd(格雷厄姆—多德)早餐年会,并在会上发表题为《如何在中国及亚洲地区运用价值投资进行投资》的演讲。作为首位获邀到年会上主讲的亚洲投资者,谢清海没有让听众失望。他所阐述的投资理念,亦在内地资产管理行业内流传甚广,甚至有人推许其为“亚洲 巴菲特 ”。
当年的凤梨小贩,如今已经获得拿督勋衔。尽管惠理基金百亿美元左右的资产管理规模可以在香港独占鳌头,谢清海却不满足仅仅做这块小丛林的王者。
谢清海接受《 陆家嘴 ( 600663 , 股吧 )》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全球知名的资产管理机构多数都在美国,资产管理规模往往以万亿美元计。在亚洲,像香港和 新加坡 等金融中心都缺乏实体经济的支持,只有中国内地和 日本 可能诞生类似体量的资产管理机构。
相比较而言,惠理基金更看好大中华区的投资机会。2012年,惠理基金收购比利时联合资产管理公所持金元比联基金管理有限公司49%的股权,成为唯一一家总部设于香港、并于两岸三地均持有牌照,同时管理公募和私人基金的基金管理集团。
不过惠理入股以来,金元惠理近两年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谢清海表示,惠理集团并不拥有金元惠理的管理与决策权,不过惠理作为重要股东,会尽力提供更多的帮助与支持,使金元惠理渡过难关。
价值投资工业化
资产管理行业偏爱天才和明星基金经理,谢清海对此不以为然。
在他看来,依赖天才的商业模式很难持续,依赖明星基金经理并非做投资的长久之策。他开始问自己一个简单的问题:是否存在某种方法,即使是普通人或从大学直接招聘来的新手,经过锻炼也可以成长为优秀的价值投资者,至少在中国市场得到认可?
谢清海认为,无论多么聪明的人,其卓越潜质亦被人类的局限性所界定。现实中可能会存在某种超越人类局限、类似“超人”的运作方式或状态——名曰“蚁群”:单个蚂蚁或许是相当笨的生物或昆虫,但靠社会化的程序把生存和生产连结在一起,它们就会难以想象的强大,它们不断繁衍,不断进化,很难真正将它们斩尽杀绝。
如果没有优秀人才,自然不可能创造出优秀的产品。要形成“蚁群”效应,必须培养良好的企业文化。谢清海认为自己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把价值投资过程工业化了,把它从一个手工精品转变成了大规模生产的流程,团队成员可以以非常谦逊和坦率的方式组成一个互相之间弥补各自弱点的系统。
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惠理基金已经开始价值投资过程的工业化尝试。该尝试的第一件事是要求员工逐一在一份叫作“我的承诺”的承诺书签字。该承诺书裱好后放在办公桌电脑前面,以便能够时刻提醒他们。
落实到投资过程,谢清海将投资的整套流程拆分成了一系列的技能。高校应届毕业生已足够完全掌握每种技能。操作流程亦是可以学会的、能够重复使用、具备持续性,并且可以不断升级。
尽管惠理基金拥有上百名员工,但谢清海一直尝试用各种理念把大公司分解成精品小店,以避免每一个在惠理
基金工作的人都不会得“大公司病”。惠理基金的每位员工实际都是在只有5个人的小团队中工作,因此他们不得不像经营精品小店那样去思考和运作。
七种武器
相比价值投资,谢清海更乐于做一位逆向投资者。
巴菲特投资 比亚迪 ( 002594 , 股吧 )的故事曾经被津津乐道。2008年9月,巴菲特通过旗下“中美能源控股公司”,以每股8港元的价格,购买了2.25亿股、约占10%的比亚迪股份。
在此之前,惠理基金曾经操作过比亚迪。因手机市场低迷,2005年年报显示比亚迪盈利下跌49%。在此当口,比亚迪决定实施多元化策略,进军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这一消息被市场解读为“不务正业”,比亚迪股价因此雪上加霜。
“人弃我取”,惠理基金从2006年4月起开始增持比亚迪,并一度成为其单一最大股东。不过,在巴菲特买入比亚迪之后,随着比亚迪股价不断上涨,惠理基金又“人取我予”一路减持,到2009年4月,比亚迪已经从其十大重仓股中消失。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谢清海表示成功运用逆向投资原则需要“七种武器”。
第一种武器是选择的原创性。从估值来看,数千只中国概念股可以分为低估、高估以及正常估值的。在投资实践中,被媒体广泛报道的往往为后两类。而符合标准的被低估股票大约只有5%的比例。在区域上,亦避开大多投资者研究和关注的大城市,往偏远地区寻找有潜力的公司进行投资。在投资的时间点上,在市场好的时候趋于谨慎,在市场差时反而要敢于冒险。
第二种武器是调查研究。在选择公司的过程中,坚持“3R”原则,即选择有潜力的行业、出色的管理层以及合适的购买价格。实际上,调查方法源于格雷厄姆和多德的传统调研法,惠理基金的唯一特色是逐渐远离定量分析,趋向定性分析。谢清海认为,作为调查记者撰写上市公司报道的经历,亦磨砺了其对于价值的敏感性。
第三种武器是做正确的决定。据谢清海透露,人无完人,即便自己在投资上略有小成,仍然避免不了经常犯错,而很多不愿意做决定的人,本身缺少“杀手的本能”。在投资实践过程中,哪怕自己犯错的概率高达三分之一,只要有三分之一的决定是正常的,三分之一的决定是明智的,已经足够让基金获取优秀的投资业绩。
第四种武器是交易结构化。作为香港这片丛林里的大家伙,谢清海在其投资组合中大量运用PIPES(上市公司 私募 股权融资)方式,和上市公司直接协商以折扣价购买可转换债券等,目前已通过这种方法持有四五十家在港或新加坡上市的公司股份,从而大大提高了效率并降低了成本。
第五种武器是执行。基金管理团队只负责投资研究,而交易决策实际上是由一个专职交易员组成的专业团队来完成。
第六种武器是维护。“买了股票后,不要忘记它。”你要与上市公司保持接触,时不时更新研究,不断思考如何能够持续提高其投资价值。最后要考虑的是如何“退出”。“退出”实际意味着卖出股票,对此普遍的看法是,当你所掌握的公司和成员的信息已人所共知,已无法提升投资价值的时候退出。从理论上讲,这时就应该退出。在现实中,投资者通常卖得太早。
第七种武器是继续调研。谢清海认为,在资本市场存在很多“海盗”,他们穿着考究,毕业于名校,口才一流,却随时可能带着你的资金跑路。这群人很擅长讲故事,极具欺骗性,并没有特别的办法来分辨他们,只有调研、调研、再调研。因此,谢清海的研究团队至少会有2500次公司拜访,其中还不包括电话调研。
除了以上“七种武器”以外,谢清海认为,要确保公司良好运营还需要一个额外的“武器”:担当领导角色,推动事件发生。在他看来,亚洲人在淬炼硬性技能方面比较擅长,但缺少一些柔性技能,要确保公司有效运作,还需要寻找某些意欲成为领导者,或愿意在办公室里与人良好沟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