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外来人员融合并非单向改变

06.01.2016  13:20

  罗志华

  近日,广州市政府审议并原则通过《广州市来穗人员融合行动计划(2016-2020年)》。提出用5年时间,推进来穗人员在文化、经济、政治、生活等领域全方位融入广州社会,通过探索创建来穗人员共治议事会、来穗人员党支部等,到2020年实现符合条件的非户籍人口子女接受9年义务教育和当地学生享受同等待遇等若干目标。据称,这是广州率先探索破解中国超大城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难题的实际举措,在全国是一个重大创新。

  (1月5日《南方都市报》)

  外来人员之所以难以融入城市,除了户籍等政策因素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就业技能相对局限,在语言和习俗等方面,也与本地人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要想让外来人员加速融入城市,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强化对他们的培训,使他们在语言、习俗、技能等方面,与当地市民之间看不出区别、分不出彼此。广州市正是以此为突破口,在分四步走的步骤中,主要包含对外来人员进行培训和出台优惠政策,从中可以看出,该计划的工作对象是外来人员。

  但也要看到,外来人员难以融入城市,也有当地民众的原因。试想,在一个包容性强的城市里,当地民众不仅不排外,而且能给予外来人员更多理解和帮助,那么,外来人员势必很容易融入当地。相反,假如当地民众对外来人员存在歧视,不仅不想亲近他们,而且嫌弃甚至时时提防他们,就连上厕所、坐公交等都区别对待,在这样的气氛中,即使政策再好,城市也无法给予外来人员家的感觉。

  可以说,全方位融合其实是相互融合,既包含让外来人员融入到当地,也包含让当地民众更有胸怀和善意;外来人员要主动求变,当地居民也应该有所变化。譬如在语言方面,外来人员固然应该学习当地语言,但粤语难学,在公共场所,当地民众也该多使用普通话,以方便同外地人交流。事实上,每一座移民或外来人员较多的城市,从来都不是单向改变,外来人员被改变固然更多见,但被外来人员改变的城市,也不是没有。

  因此,全方位融合既要针对外来人员,也别让市民缺席。只要市民不把外来人员当成“自己人”,仍存在心理上的隔阂,就无法真正带来融合。可见,融合行动也应针对当地市民出台计划,以此来构建更加多元的城市文化,营造更为包容的社会气氛,从而拉近本地人与外来人员的心理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