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审计“走出风暴走进常态”

11.05.2015  03:31

    《兰州市关于贯彻落实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细则的意见》日前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根据《意见》,我市将逐步建立审计结果公开制度,使经济责任审计真正成为权力运行的“紧箍咒”和反腐“利剑”。(详见5月8日《兰州日报》头版《我市将逐步建立审计结果公开制度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念好权力运行“紧箍咒”》)

    审计监督是国家宪法明文规定的一项重要的经济监督制度,审计要通过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来体现“治本”的作用。众所周知,大部分腐败行为主要集中在经济领域,最终归宿于获取物质利益。审计人员可通过审查账目、查找漏洞,顺藤摸瓜的查出贪污受贿、权钱交易、以权谋私等行为的蛛丝马迹。通过深入分析及时发现异常变化和事项,提高案件发现及查处能力,为有关部门实施精准打击提供可靠线索。近年来,审计机关为纪检监查和公安司法等部门提供移送的大量腐败问题的线索,足以证明审计工作在发现揭露腐败问题时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在对国家专项资金的保护上,审计工作依然担当重任。大量具有专门用途的资金是国家为了发展、扶持某项事业而专门设立的,比如扶贫资金、救灾资金、国债专项资金等。专项资金的拨付、使用、监督等管理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因此,进一步深化专项资金审计也是堵塞漏洞的重要一环。

    此外,注重从深层次揭示问题、促成一些体制机制的完善是审计工作在处理反腐案件时收获的重要成果——“三公经费”的公开、全口径预算制度的建立、民间借贷管理办法的制定、国企重大决策机制的建立……这些以审计“倒逼”实现的制度层面的完善令人鼓舞。很多审计出来的问题恰恰是当前国家治理需要着力解决的,从国家治理的需求角度来考虑审计等监督机制的改革和发展,让监督机制改革与各领域问题治理相同步,并为各领域问题治理提供保障。

    当审计工作揭开腐败“面纱”之后,更为重要的是把审计结果转化成实实在在的问责和惩戒,在阳光下接受来自社会各方的质询,只有这样才能起到威慑作用。正如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所说:老百姓最盼望的是风调雨顺,而不是狂风暴雨。如果风调雨顺成为常态,成为法制,在一个法治社会,在一个常态的状况下,就不一定需要风暴。靠制度堵住财政资金漏洞,少出问题,最好不出问题,才是审计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