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卫计委沈阳探望张洋 进一步调查“急救门”事件
中国兰州网12月8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持续发酵多日的“急救门”事件,今天又有了新进展。继999向事件主人公张洋公开道歉之后,今天上午,北京市卫计委相关工作人员抵达沈阳,探望张洋的同时,对“急救门”事件,也做了进一步的调查。
今天上午9点半,北京市卫计委卫生应急办公室、卫生监督所等4名工作人员来到了“急救门”事件的主角张洋沈阳的家中,代表北京市卫计委表达关心和慰问,对张洋的建议表示感谢。据张洋说,对方表示,对999的调查接近尾声,细节上还需再跟张洋做个了解。
根据张洋对“急救门”事件过程的叙述,他发病当天,999急救车不顾他腹痛难忍、病情危重,以距离较近的朝阳、协和等三甲医院“挂不上号”为由,强行将他送到25公里外的二乙医院——也就是999自家的北京红十字会急诊抢救中心,延误了病情。
面对张洋的质疑,11月30号999首次回应时强调,按照“就近、救急”的原则,他们急诊“程序没有问题”;进而指责张洋“误导舆论、影响稳定”。5天后,999态度发生大逆转,不但登门致歉,还在公开信中承认,他们存在与医疗单位交接不清的失误。
张洋介绍说:“正式向我公开道歉,也说我在北京的就医、转运和诊疗中,他们有不到位的地方,没有顾忌患者的感受。他们也说999会努力提高服务水平,接受公众监督。”
事实上,目前我国并没有一部完整的急救法,也没有全国性的院前急救制度,最常被提及的,只是一个“就近、救急、就专业、就家属意愿”的原则,对实际操作中急救车“舍近求远”的行为难以有效限制。根据最高法的记录,2014年北京市三中院判定,北京红十字会急救中心对两宗案件中病人的死亡,负有50%的责任。999救护车,违背家属意愿,将病人送到了关联医疗中心。
除了希望999道歉之外,张洋反复表示,希望借此督促整个急救体系的改进。今天上午,北京市卫计委工作人员也听取了张洋的建议。张洋建议,急救的原则,就近、救急、就专业、就家属意愿。但实际上要给细化,否则无论怎么选择医院,都能在其中找到支撑。另外,建立负责人制度。当单身旅客急救中,很可能失去意识。这时候需要固定的人全程负责,跟家属沟通,检查交费等。
从今年7月开始,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就在对《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条例(草案)》进行审议。在规范急救送诊流程上,草案进一步强调要“兼顾患者意愿”。参与草案讨论的中国卫生法学会常务理事郑雪倩今天接受采访时表示,下一步亟待出台针对不同病情的配套标准,避免急救中类似纠纷的出现。应该制定急救疾病的处置标准,有了这标准,很多医院都按这个流程去做,行业协会或政府就发给急救车的指挥中心。一律一个模式,都就近或者都送专科医院,也有可能有问题。不能说骨折了非送专科医院,万一路上大出血,这可能就应该就近、临时处理一下。
其实在“急救门”事件中,最触动公众神经的点,在于999急救车为何非要把病人送往北京红十字会急诊抢救中心,其中是否涉嫌“利益输送”。对此,999中心副主任田振彪曾经解释:“999是北京市红十字会下属的事业单位,而急诊抢救中心是社会资本办的医院,虽然两家离着近,但人财物完全分离。”而这个说法,一直很难服众。张洋表示,今天他和北京卫计委的沟通中,也提出了999机构设置的问题,但对方一时也不好作答,表示会把这些意见带回去由专家、决策层回答。
郑雪倩认为,在厘清体系内部利益的同时,设立急救经费的财政保障机制,对此类问题,或许能起到侧面缓解的作用。郑雪倩表示,在全国任何城市,只要有救护车的地方,就有选择送哪个医院,其中都有利益相关的问题。对于999,又有特殊,不是由国家拨款的。它想养好这个队伍,就有了一个医院,想通过这个医院的收入把救护养起来。所以他们为什么有时候就把病人送到它的医院里。由此我们说到,急救应该政府来做;也可以由社会办,政府购买服务。比如999确实承担了北京很多急救任务,那政府就可以给拨一部分钱。
北京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个,有两个独立急救服务的城市。120和999分别由各自上级单位——北京市卫计委和红十字会各自指挥调度。这种分隔两个系统、缺乏统一规划管理的急救网络设计,不仅效率低,还易出现监管真空。对此,郑雪倩建议:在他们两个之上成立一个急救指挥中心,分区域调配。这样政府下有一个统一的指挥中心,把两个资源充分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