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节日问候”下的买官卖官暗流
日前,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张本平在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在线直播“反腐三人谈:用好巡视这把剑”时,披露了这样一个案例: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原常委、统战部原部长王素毅曾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下属李石贵晋升提供帮助。李石贵为牟取更高的官职,逢年过节不忘“孝敬”王素毅,23笔共计124万元的行贿中,绝大多数都发生在节日前后。
按理说,官员也是人,逢年过节之时,亲戚或挚友间打个小红包,奉上小礼品,有来有往,本无可厚非。但对于重权在握的官员来说,红包、礼金这些“节日问候”,在很多时候却有可能妨碍其公正、平等地行使公共权力。比如王素毅案,从2006年至2011年,李石贵每个传统节日都会给其送上2至3万元不等的“节日问候”,而王素毅也心领神会,乐享“节日问候”,让李石贵“心想事成”。
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近年来,利用“节日问候”买官卖官,在不少地方已成了公开的秘密和显规则。原青岛市公安局治安支队副支队长的冯越欣“想下去干个分局局长”,在春节时间给时任青岛市公安局局长的王永利送了一幅启功的字,不久便如愿以偿当上了李沧分局局长;中央四轮巡视之后的汇总报告显示,有8个巡视点干部任用存在不正之风,有5个地方买官卖官问题非常严重……
为何逢年过节期间成了买官卖官的易发时段?这是因为,一些官员尤其是“一把手”,平日里慑于党纪国法的威严,不敢把手伸得太长,好不容易等来一个传统大节,有了“礼尚往来”的借口,私欲便急速膨胀,明知故为,心安“礼”得。一些买官者也看好逢年过节这种特有的其乐融融、喜庆吉祥的氛围,以工作需要、人之常情、礼尚往来作掩护,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大表“节日问候”。
可见,在温情脉脉的“节日问候”之下,潜伏着一股买官卖官暗流。收礼的人,拿出来“回赠”的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是国家和群众的利益;送礼的人不惜血本,出手大方,看似吃亏,实则是在“放长线钓大鱼”,日后获取的是加倍的不正当利益。与传统的钱权交易相比,这些打着“人情往来”旗号的“节日问候”,杀伤力更强,极易让官员在“心安理得”中“失贞”并跌入腐败深渊。
遏止买官卖官,一方面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依法阳光用权;另一方面,为官者必须谨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古训,对“节日问候”保持足够的警惕。越是逢年过节,越要头脑清醒,心不贪、口不馋、手不伸。一旦你收下了不该收的“节日问候”,便会被那些别有用心者“问”个没完,“求”个没了,让“钱财前门进,原则后门失”,自己给自己铸就了一双党纪政纪和法纪的枷锁。文/高福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