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要求高校开设健康教育公共选修课
近年来,学校在开展健康教育、提升学生健康素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部分学生健康意识淡漠,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能力不足,锻炼不够、睡眠不足、作息不规律、膳食不合理等不健康生活方式正在成为影响学生健康的危险因素。
“加大学校健康教育力度”是“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要求。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提出,高校应开设健康教育公共选修课,加强健康生活方式、疾病预防、心理健康、性与生殖健康、安全应急与避险等方面的健康教育。
纲要明确要求,高校要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要按照纲要确定的原则、内容,因校制宜制定健康教育教学计划,开设健康教育公共选修课,安排必要的课时,确定相应的学分。针对学生关注的健康问题,精选教学内容,吸引学生选修健康教育课程。此外,还应拓展健康教育载体,多形式开展健康实践,多途径加强健康教育教学能力建设。
指导纲要同时指出,要把健康教育作为高校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学校教育教学体系。整合健康教育资源,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健康教育实施方案。明确一名校领导具体负责健康教育工作,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完善教务、学工、校医院、团委等多部门各负其责、协同推进的健康教育工作机制。
为响应教育部号召,近年来校医院通过宣传栏、学校易班网、校医院网页、校医院微信公众号常年推送卫生防疫以及公民健康素养知识,开展“疾病日”主题宣传,举办结核病、艾滋病宣传教育讲座等系列活动,还在本学期通过教务系统开设了“艾滋病与性健康教育,关爱生命—急救与自救技能,点穴保健DIY” 3门网络混合式教学课程,不断探索我校健康教育途径,为培养具有健康素养的合格人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