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西河滩:瞥见迷雾重重的西周方国身影(图)
陇西西河滩:瞥见迷雾重重的西周方国身影
渭水河谷,西周方国的人就是从这里往西发展
陇西西河(资料图片)
陇西西河滩遗址(资料图片)
专家们在西河滩考察
西河滩的苞谷地
甘谷毛家坪出土的秦人陶罐
灵台复原的白草坡车马坑
白草坡出土的青铜钺
白草坡出土的人形戟
平淡无奇的农田,面对河谷,背靠繁华工厂区,一条水泥路和外面的世界相通,人来人往,安静祥和,怡然自乐。 如此宁静的地方,曾经或许有一个西周的方国,它们是什么样子呢?
大片的苞谷,长得正旺,也隐藏着一个秘密
大地朴实无华,它常常将一个个谜团,隐藏在它平淡无奇的地表之下。一旦有一天,有一批热心人,掀开大地的厚重土壤,将会让我看到什么样的惊奇呢?
今年夏天,格外酷热,不过我们依旧开始了沿着渭河河谷的寻访之旅。如今,寻访已结束一个多月了。然而,对资料的加工整理,对许多遗址的认知却刚刚开始。就在前几天,我看到了这样一条资料,这是关于甘肃省博物馆的,其中写道:1965年6月—12月,发掘陇西西河滩西周墓群和遗址,揭露面积2万平方米,同时清理保护部分明墓。
在甘肃省博物馆漫长的岁月中,有不少大事,尤其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这样一个时代,为何要单独提出陇西西河滩发掘呢?由此可见,这是个不同一般的地方。
“这里或许是一个西周方国遗址。”这是我们去陇西西河滩考察时当地朋友们的观点,也是他们的推测。尽管这只是一个初步推断的观点,但仅此已足以令人兴奋了。那么,是否就是如此呢?
这次考察,我们是从渭源前往陇西西河滩的。在甘肃的古遗址中,有两个西河滩:一个是酒泉西河滩,这里是本世纪初,发现的四坝文化的聚落遗址,尤其发现的史前牛圈,证实早在三四千年,河西走廊已经是半农半牧了。另一个自然就是陇西西河滩了。
我们在早上八点离开渭源,赶往陇西西河滩。这是一段并不算艰辛的路程,不过路并不算好。离开渭源县城不久,就是一段正在施工中的道路,坑坑洼洼中走了十几分钟后,就上了高速公路。由于中途又去了几个地方,到陇西西河滩时,已经接近中午了。
我们穿过西北铝加工厂,在厂区边的水泥便道上走了一阵。最后在一块洋芋地里停下了车。盛夏时节,地里庄稼长得正旺。一人多高的苞谷,才种上不久的药材都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
遗址早已看不出几千年前的情景了。农田里刚刚浇过水不久,还有些潮湿,站在路边上,大地被苞谷、洋芋遮蔽得严严实实。曾经的发掘遗迹已经没有了,千年前的周人生活印痕也早已被岁月的尘埃所掩埋。
不过这些都难不倒经验丰富的考古学者,陕西省考古所的张天恩研究员,站在水泥路上,向四周打量了一番。他这是在看“风水”,实际上在判断古人聚落选址时阳光、水源、风向的选择。
果然,他打量一阵,就带头钻进了玉米地里了。我发现他选择的方向,恰好对着遗址前面的一个大山的山嘴。跟着他穿过层层苞谷,眼前有一块大约200平方米见方的荒地。似乎耕作不久,农人们把深层的土壤翻上来,让太阳暴晒,以便积累养分。
西河滩遗址位于陇西县巩昌镇园艺村西阙坪的一级台地,一面是西北铝加工厂,一面则是李家坪村。遗址东南两面被西河环绕,面对火焰山,遗址范围南至西河,东界李家坪村庄,北至台地边沿,西接西北铝加工厂住宅区,南北400米,东西宽300米,文化层深0.5米,厚度0.5至1米。上世纪六十年代,人们曾对这里进行过抢救性发掘。
那么这次发掘,究竟发现了什么呢?
河水蜿蜒,易守难攻,真是一个王国遗址吗?
大家散开在新翻的地里,细细寻找,试图发现些什么?很快就有了收获,发现了灰陶残片。大家在地上铺上东西,集中起来一看,有一片似乎是灰陶鬲的残片。实际上,在1965年进行的局部发掘中,人们在这里发现有墓葬、窑穴、灰坑,出土了泥质灰陶罐、夹砂灰陶绳纹鬲、骨、石器等。这就是甘肃省博物馆大事记中所记载的那次发掘,这是为配合西北铝加工厂的兴建而进行的发掘。
夏商周三代中,夏和周都是从西北崛起,进而占据了中原地区。周人在这一点上更为明显。同夏商相比,周王朝进入奴隶社会的兴盛时期,社会生产力极度发达,从这些发现的西周大墓中出土的丰富的随葬品中,就已证实了这一点。
在甘肃的西周考古中,陇西西河滩遗址的发掘比较有代表性,它也是最早发现的西周遗址。这里所出土的东西,往往与生活有关,见证了西周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西河滩遗址出土的文物很有代表性,虽然至今没有见到西河滩遗址考古发掘报告,但出土器物有陶鬲、碗、盆、钵、罐、石纺轮、骨锥、骨针等器物,同时人们发现了藏东西的窖穴、房子、房址、墓葬和水井。尤其是一个三足陶鬲,属于典型的周代文物。这件制作精美的陶鬲,采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同时用乳头状足的设计,增大了受热面。在墓地中,人们还清理了16座墓葬,都为仰身直肢葬,与周围的侧身屈肢葬,明显不同,在加上出土陶器,无疑与关中西周墓葬类似,应属于周文化遗址。
这次发掘,再加上甘肃榆中等地发现西周青铜器,说明一个事实,周文化已经到达了甘肃中部地区。对于西河滩遗址,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张天恩情有独钟。他长期关注周文化研究,西河滩是目前发现的分布最西的周人文化遗存,他在多年前就想来此考察,可惜,总是未能成行。这次算是圆了他的一个梦。
张天恩研究员根据采集灰陶片、鬲的口沿判断,也印证了过去人们对西周遗存的判断。他确定,这应该是西周文化最西的一个遗址,也是周人西部边界。从现场情况初步判断,这是一处非常重要的西周文化遗址,面积大,遗存丰富。究竟是什么人生活在这里?竟然留下了如此丰富的文化信息。这些信息将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内涵呢?
面对这种情况,和我们同行的专家做出多种推测,有人认为这里是大周王朝的西部边防站,而同他们对峙的是寺洼文化的先民。因为这里也出土了一些寺洼文化类型遗址的器物。也有人认为,这里就是大周王朝的“玉门关”;而当地学者们提出了一个推断,他们认为这里应是西周一个方国的所在地。
事实是否如人们所推测的那样呢?那么甘肃境内,究竟有哪些西周方国呢?
究竟是什么人,他们为何用西周文化器物呢?
这里是渭河和西河相夹形成的台地,台地距西河床高20米。从台地断层看,上为5米厚黄土堆积,以下15米为沙层。西河是陇西县城西部的一条河流。它不仅是陇西南部最大的一条河,也是孕育了陇西历史的一条河。据说,西河发源于陇西西南部的镢头山,这座海拔2700米的山,是陇西第一高峰。据去过那里的人说,镢头山属二阴气候,冬寒夏凉,植被保存得非常好。也是当地人夏天游玩的好地方。而西河的源头就是山腰中一眼泉,沿途汇集了不少河流,其中有牟河、四店河等。这也是渭河的一个支流。
陇西境内的渭河及西河沿岸发现了大量的古代文化遗存,其密度之高,令人吃惊。
很快我们就从西河滩遗址中发现了它的与众不同。这里河水蜿蜒,居高临下,易守难攻,非常适宜作为聚落遗址,而从那些出土器物看,它们的拥有者并不是当地人,而是从其他地方来的。
拥有那些西周文化器物的西河滩人,究竟是什么人呢?
这就要从周人的兴起说起,周人自他们祖先不窋在庆阳发展农耕后,就逐渐发展壮大。可以这样说,后来周武王灭了商,甘肃境内的方国和部族,给他们提供了非常大的助力。
商代时期,甘肃境内的方国非常多,其中有豳国、密须国、姬周国、阮国、共国、吕国、黄国、奚、彭、虞、芮、西申等等。到了西周时期,甘肃境内的方国数量大为减少,一方面商人安置在后方牵制周人的方国被周人所灭。密须国、阮国、共国就是这样被周文王所灭。不过也有些方国,周人做得也不彻底。他们在灭了这些方国后,也同时扶持了方国倾向于他们的代理人。还有一些方国,因跟随周武王参加牧野之战有功,被分封到东方。
西周依旧沿用了商代的外服制度,但更加加强对属国的管理。制定了非常详细的属国管理办法。尤其是,对边缘地区的属国,制定了更为详细的区分管理办法。人们所熟悉的,占据了重要战略位置的密须国(在甘肃灵台一带),就曾被先后灭了两次。第二次是在西周时期所灭。密须国所在地理位置极为重要,这里是王畿西北的屏障,也是周王朝经营陇右的根基,同时也是联络西戎各个部落的枢纽。这就是周共王时期,为何到泾河游览,以密康公不献美女,而灭之的背景。也是第二次灭密须国。这个密康公也是姬姓诸侯国。尽管人们对此提出不同看法。但无疑说明,西周时期,这些西周方国的势力已经很弱了。
还有一个嬴秦方国,这个方国由来已久,在东部的嬴秦部族一直倾向于商王朝。他们的部落首领甚至是商王朝重要的军事将领。不过,即便是在牧野之战时,西部的嬴秦方国,也没有给周人增添麻烦。后来,从东部迁来的秦人又和原先留在这里的人融合到了一起。他们也就成了秦人夺取天下的根基。
不过在这些方国中,有个方国值得我们重视,这就是西申。
西申国在甘肃东部。这个申侯势力非常庞大,且善于权谋。曾经向周孝王出主意,要他别立非子,即让非子别祖立宗,也就是说和西陲的秦人,分家过日子。这是周孝王时期的事。不过到了周幽王时期,也有申侯,出面挽救了周王朝的法统。这两人,无疑就是申国的首领。
看过《封神榜》的人知道,其中有个申公豹,扶持商纣王,兴风作浪,和姜子牙等屡次作对。实际上,齐、许、申、吕、姜都是姜姓部落中的最主要大派系。申姓的封地在今河南南阳一带。而周宣王就是申侯的外甥。实际上,分封在南阳的申国,原本是西方申族方国,他们被封到东方后,西方申国还存在。这就人们所说的西申。
周幽王时,要立褒姒所生的孩子伯服为太子,结果太子宜臼只能奔逃了,他所奔逃的地方就是西申。因为宜臼是申侯的外孙。这个西申和西戎各部的关系非常好,他们和西汉水秦人联姻,也和各个部族交往。因而,在西部有着非常大的号召力。人们推断,这个西申,大概在今天的天水甘谷以西地区。
这个申侯在西戎各个部落中有着强大的号召力。他维护西周法统的行动得到了诸侯们的支持。申侯不仅敢于发动对王室的进攻,而且成为善后的主要决策者。也由此可见申侯的强大活动能力。最终,申侯策动犬戎进攻镐京。同时,也能说动秦襄公,护送周平王到洛邑,最后扶持周平王登基。申侯成为这场动乱的最大受益者。
而陇西西河滩所在位置,恰好就是甘谷以西的地方,而这里既和秦人相近,也和西戎各部来往频繁。
陇西西河滩,这里恰好在甘谷以西,而且有大量周人文化的器物出现,这说明这个地方的人和关中的周人都城镐京一带,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这个充满迷雾的西周方国是不是就是西申国呢?
西申,一个被历史浓雾所掩盖的方国
事实并非如此,不少专家认为,此遗址范围广大,内涵丰富,重要性突出。但是否方国遗址,还需要进一步发掘和研究来证实。
不过,有个比较,从人们出土的器物就能看出差距。同样是西周方国的奚国,他们的管辖范围大体在今天灵台境内。1967年10月,人们在白草坡先后发掘了8座西周墓,1座车马坑,共出土各种青铜器300多件,涵盖了当时人们生活的诸多方面,堪称“青铜王国”。
而在灵台白草坡出土的奚国青铜兵器,数量之大,造型之丰富,让人目瞪口呆。其中一件人头青铜戟,让无数人目瞪口呆,这件戟上的人头图案,浓眉深目,高耳巨鼻,带着浓浓印欧白色人种特征,可见,这里墓葬等级之高。
同样是方国,如果是西申的王城,出土的器物,应该不仅仅是陶器和骨器,必须有大量的够得上级别的青铜器,才能说明问题。显然,这里并不是王城所在地。神秘的西申依旧在迷雾之中。
不过,这个方国是如何被灭的呢?这似乎能从秦霸西戎中看出端倪来。
秦人争夺天下,不仅向东方开拓,也向西方开拓。而且是先西方而后东方。秦人向西,留下了任用余由,秦霸西戎的传奇。
秦襄公时,秦人在护送周平王东迁洛邑的时机,大力向东发展,可是,当时周平王给他们一个空头支票,再加之遭受晋人阻拦,就开始巩固后方。
到秦穆公时,任用余由之谋,开地千里,主要征服了八个西戎部族,其中有狄、豲等。这是一个长期的艰难的任务。直到秦孝公时,才把西戎真正收服,把他们变成秦人的力量。至今,狄道、长道这些地名,就是当时秦霸西戎的见证。
在甘谷以西的西申国,难免和秦人在争夺天下的路上发生冲突。或许,就是在秦霸西戎时,灭了这个曾经的盟友。
站在遗址上,我们向前眺望,山川依旧,烈日当空,数千年前的往事,早已为大地所隐藏。
( 编辑:王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