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官员建言行政审批改革:放权要更具“含金量”

01.09.2014  18:57

  中国兰州网9月1日消息  “一年多来,国务院先后取消和下放7批共632项行政审批等事项。”8月27日,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杨晶在向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作《国务院关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工作情况的报告》(下称《报告》)时表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工作已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杨晶还表示,今年将再取消和下放200项以上行政审批事项;国务院审改办已从各部门现有行政审批项目中梳理出700多个项目,将对这些“硬骨头”进行攻关。

  对此,在8月25日至31日召开的常委会期间,与会人员给予充分肯定,同时也对如何提高放权的“含金量”,以及后续承接问题等纷纷提出意见建议。

   要防止放虚不放实的“中梗阻”

  为配合此次会议听取和审议《报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今年曾开展专题调研。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了一些问题。放权比较多,但取消的权力比较少;放虚不放实,有些是很多年没发生的事儿放了;放小不放大,真正有利益的并没有放。”8月28日,在分组审议《报告》时,吕薇委员这样表示。

  “放虚不放实”,在《报告》中也有明确表述。杨晶在作《报告》时表示,有些部门和工作人员自觉不自觉地从现实利益出发,对应该而且能够放的一些审批权不愿放,即使放也尽量放小不放大、放责不放权、放虚不放实、放内不放外。

  王佐书委员认为,该现象将破坏优化审批的整个程序,必然形成“中梗阻”问题,使放权优化改革名存实亡、破坏改革。建议国务院对此要高度重视,且要拿出“实招”。

  艾力更·依明巴海副委员长,白玛赤林、李盛霖等委员也提出了目前放权“含金量不高”问题。李盛霖说,有的下放的审批事项只是审批主体级别发生变化,而对市场主体而言没有实质性变化。他们建议对这些问题高度重视,抓紧解决。

  张少琴委员建议,要从根本上杜绝“审批权力寻租”现象,要通过改革使得地方行政审批部门和工作人员在行使审批权力中“不敢寻租、不能寻租、不想寻租”。温孚江委员建议发动群众,发扬民主,可随机选择某个部委,以听证会、质询会等方式,把这个部所有没有下放的审批项目都摆出来,让有关专家、服务对象等共同评价,来助中央政府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