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向前:我的节俭小故事
作者:蓝向前
众所周知,节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那就是说,节俭本身就是一种美德。古话又说,俭以养德。这就又说明了,节俭可以培养美德。总之,节俭是一个好的习惯。道理虽是这样,可真正要做到却并不容易。不然,古人怎么能说出“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呢?因为人,大都是喜欢享受的,又有多少人真正能做到节俭?在这里,我讲几个我的节俭小故事,让大家分享一下,看看我算不算是一个节俭的人。
为省两毛钱,步行十公里
小时候,家里穷,所以我自小就养成了节俭的习惯。自记事起,为了节省一两毛钱,总会千方百计,不辞辛劳。记得从十岁左右开始,我特别喜欢去外婆家,就在车票钱上,我动足了脑筋。我家离外婆家大约有十一公里路程,坐公交车的车票是两毛钱。现在看来两毛钱真是微不足道,但那是“文革”刚刚结束的年代,就是在一个成年人的眼里,两毛钱也不算小数目。我父亲参加工作十多年了,工资还不到七十元,母亲也只是在矿上干点临时工,工资收入很有限。这样,要是遇到父母安排我去外婆家的情况,一般就会得到四毛钱作为往返的车票钱,但是我根本舍不得花掉这四毛钱。于是,赶紧塞进自己制作的存钱的小木盒里,然后就徒步赶往外婆家。
为了走比较近的路线,我总是沿着阿干镇通往兰州的运煤铁路专线,一阵儿走,一阵儿跑。沿途观赏者山水和村落的景致,嘴里唱着自己会唱的不多的几首歌,想着能够节省下四毛钱,心里那个美。尤其略带点下坡的路势,一般都是一个半小时左右,我就能到达。只不过,每一次都是累的气喘吁吁,汗流浃背。
记得有一次,星期天早上七点半,爸爸让我起床,去外婆家给舅舅捎个话,然后赶回家回个话。临走时给我四毛钱,然后交待我:“到舅舅家别贪玩,中午回家吃饭时,别忘了你大舅舅说的话”。这次,我做了一个小小的思想准备,只往存钱盒里塞进去两毛钱,身上带了两毛钱,准备返回家时乘坐公交车。然后,像往常一样精神抖擞地出发了。九点二十分左右,赶到了外婆家。见过大舅舅之后,我稍事休息,在将近十点时,我出了外婆家的门。
出了门之后,一边走,一边摸着口袋里的两毛钱,心里寻思着:花掉这两毛钱太可惜了!虽然有些累,但是只要自己坚持一下,还是可以走回家的。随即决定徒步走回家。
这次,可没那么容易。以往几次,从来没有当天赶回去的,都是自己休息足了,再走回家的。虽然,在路上走累的时候,几度动摇信心,但是,在节省两毛钱的巨大动力之下,还是一再鼓励自己坚持,再坚持。刚开始,因为信心十足,还跑过一段路,之后,始终坚持步行。终于,经过两个半小时的艰苦努力,在中午十二点半前回到家中。
这也是我记事后走的第一次长路,这一天共走了二十多公里。而且在这以后,这样的步行还有无数次。
至今,我还有喜欢步行的习惯,要是遇上塞车,或是不急着赶路,一般五六站路,我都是采用步行。
随手捡炭渣,每冬两车炭
小时候,由于当时生活困难,我们曾经长期捡拾过炭渣。前些年,偶尔也能看到村上家庭条件困难的村民,为了节省煤炭,来学校垃圾堆上捡拾炭渣的现象。到现在,这种现象已经基本绝迹了。
作为农村初中学校,条件还是比较简陋的,冬季一直用火炉烧煤取暖,而煤炭一般由学校限量供应。虽然适当节省就能够用,但是多数教师都会用完所分的煤炭。甚至还有不够烧的,烧完了就找学校里再要,学校里就会多分一些。因而,不管是在教师宿舍、办公室,还是教室,没有烧干净的炭渣,基本没有人会捡起来。
但是,作为教师的我,在参加工作以来,二十多年如一日,始终保持着随手捡起煤灰中炭渣的习惯。时常,一些遇见此事的同事们不解地发问,我惯常会用两个答案回答。若是遇到的是缺乏环保观念的同事,我会告诉他:“因为我的父亲是煤矿工人,所以,我知道这煤炭来之不易”。要是遇到稍有环保观念的同事,我的回答就是:“煤炭资源是有限的,这样随着垃圾倒掉,就永远地浪费了,我们能节省还是节省点好”。
我总是在倒煤灰时,随手捡拾起垃圾池边上的炭渣。这样,倒出去一簸箕煤灰,就捡回来一簸箕炭渣,这炭渣有自己煤灰里的,也有别人煤灰里的。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习惯,使我在每个冬天节省一半的取暖煤炭,也就是足足有两架子车。最后,我把节省下的煤炭给了条件困难的学生家。
那些袜子补了又补
我是一位篮球爱好者,在学校里经常打篮球。和我一起打篮球的几位老师经常说到这样的事情:打篮球锻炼身体是好事,可就是这袜子太费。真的,有时候一场篮球打下来,新新的袜子脚尖上就会开一个洞。尤其是我们这些跑得欢,体重还偏大的人,袜子很容易就破了。
为了节省几双袜子,我把打篮球穿破的那些袜子,经常是补了又补。剪掉其中的几双袜子,补在其它破掉袜子的脚尖或脚后跟上,又可以穿上打一场篮球,甚至是许多场篮球。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袜腰子部位的材质厚度,往往大于袜子脚尖和脚后跟部位的材质厚度。这样,那些袜子补了又补,其中一些甚至用了好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