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在第三届莫斯科国际创新发展论坛上的演讲(全文)

15.10.2014  12:47
当地时间10月1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第三届莫斯科国际创新发展论坛并发表题为《以创新实现共同发展包容发展》的演讲。演讲全文如下:

  以创新实现共同发展包容发展

  ——在第三届莫斯科国际创新发展论坛上的演讲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李克强

  (2014年10月14日,莫斯科)

尊敬的梅德韦杰夫总理,
各位嘉宾,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多布雷金(上午好)!很高兴出席第三届“开放式创新”莫斯科国际创新发展论坛。我代表中国政府,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

创新是人类发展进步的不熄引擎。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之中,迫切要求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创新。实现这样的创新,墨守成规不行,单打独斗也不行,需要开放、合作与分享。6年前,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国际社会同舟共济,避免了危机向纵深蔓延。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深入推进,更需要各国携起手来,在合作创新中实现知识的倍增、价值的倍增,解决发展的难题,促进共同繁荣。这正是开放式创新的意义所在。

开放式创新不仅包括技术领域的创新合作,也包括体制机制的创新、互鉴。当前,新技术推动着全球经济产业格局深度调整,世界经济复苏一波三折。只有把技术创新与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全面激发人们的创造创新活力,才能形成世界经济稳定复苏的强劲动力。这也需要各国分享改革创新经验,缩小“创新鸿沟”,实现普惠发展、包容发展。

女士们,先生们!

在中国,人们创新的热情日益高涨。前不久在天津举行的夏季达沃斯论坛,围绕“创新创造价值”的讨论十分热烈。国外朋友经常问我,中国持续发展的秘诀是什么?根本上靠的是中国人民的勤劳加智慧。中国的改革开放,涉及13多亿人,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创新活动。通过放开农民土地经营权、改革国有企业、发展民营经济等改革,调动了广大生产经营者的能动性。我们现在很多行之有效的做法和制度,都是人民群众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正是千千万万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全社会创造财富的能力才大大增强,人民的日子也就一天天富裕起来。开放也是改革,我们打开大门,不断加大开放力度、提升开放水平,以开放带动改革,使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不断得到提升。

科技在中国发展中起到了“第一生产力”的作用,科技活力的迸发同样源于改革。30多年来,我们不断深化科研机构改革,在加强基础研究的同时,让科技人员进入市场去拼搏、去创造自己的价值,让科技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激发了市场和创新的活力。

中国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中国还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排在世界80多位,科技水平离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经济正面临提质增效升级,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不少。中国要实现更大更好发展,到本世纪中叶进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关键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走改革创新之路,把人民群众的创造潜能充分激发出来,使整个社会充满生机活力,形成支撑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

第一,破除束缚创新的壁垒。我们正在致力于建设“创新型政府”,首要的事情就是简政放权,这实际上是给市场让出空间,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一年多来,中央政府各部门取消和下放了6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今年3月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后,新设立企业“井喷式”增长。我们强力推进改革,就是要减少对创新活动的干预,让想创业、能创新的人都有机会、可作为,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这样可以把人口红利转化为人才红利,让改革成为富民的改革,让创新成为惠民的创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公平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

第二,构建激励创新的机制。我们将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技成果处置和收益分配机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