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肃南新路径护草原生态 牧民徒步千里异地借牧
中新网兰州11月12日电 (武雪峰)初冬季节,甘肃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大河乡通往明花乡许三湾村的公路上,大河乡东岭村牧民马存寿和同伴正赶着羊群行走在茫茫戈壁滩上。为了让自家的冬春季草场得到休养生息,马存寿在相距百公里的许三湾村租赁玉米茬地,进行冬季放牧。
地处祁连山北麓的肃南县,是甘肃唯一的裕固族自治县,拥有各类草原2677.55万亩,落实草原生态补奖面积2091.9万亩,年饲养各类牲畜100万头(只)左右,年出栏各类牲畜50余万头(只)。畜牧业收入约占农牧民收入的65%以上,是甘肃省牛羊产业大县和全省优质高山细毛羊基地。
图为在租赁的玉米茬地里放牧羊群。 武雪峰 摄由于气候变暖、超载过牧等多重原因,肃南县近年来的草地资源严重退化和荒漠化,制约该县畜牧业的发展。针对现状,该县采取舍饲半舍饲养殖、草原流转、异地借牧和压缩牲畜规模等措施实行了严格的禁牧、休牧、轮牧制度,把舍饲养殖、错季销售、以草定畜等制度作为恢复草原生态和畜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有效实现草原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走进冬日的祁连山和夏日塔拉黄金草原,随处可见牧民赶着牛羊陆续前往张掖市高台县、甘州区、民乐县及金昌市永昌县等农业县区借牧。
“去邻近县乡借牧虽然辛苦,但可以让自己家的冬春季草场得到休养生息,挺划算的。”马存寿说,冬季赶着羊群去借牧,明年三月回来,租赁的玉米茬地放牧的羊膘风好,母畜奶水足,接羔成活率相对也比在草场上好得多。
据肃南县县长白勇介绍,该县抓住祁连山生态环境整治这一契机,采取政策驱动、舍饲养殖、异地借牧等措施,加大天然草原承载牲畜核减力度,在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的同时,整合项目资金,通过政策引导、项目带动、资金扶持等方式,加大饲草料基地建设力度,鼓励支持农牧户发展舍饲养殖,减少天然草场的牲畜饲养量,促进草原生态有效恢复,实现草畜平衡。
眼下在肃南,跟马存寿一样去农业地区借牧或舍饲养殖的牧民还有很多。截至目前,肃南县共有54个村、417户农牧民在农区茬地借牧,涉及牲畜数为9.77万头只,借牧面积为10.59万亩,按借牧区秸秆亩产草量200公斤、利用率为70%计算,借牧180天,折合减畜4.58万羊单位。
图为羊群“迁徙”。 武雪峰 摄“每年十月底,肃南的牧民都会到我种植的玉米地借牧。”在异地种植玉米的张掖市山丹县耕地承包户代生喜算了一笔账,五、六年间,牧民每到冬季前来借牧,节约了处理玉米秸秆的费用和劳动时间,还支付玉米茬地的租金,他和牧民都得到了实惠,增加了收入。
通过改良传统生产经营模式增加收入,大河乡牧羊坊农民贺德勤为家里置办橱柜茶几等家具,改变了以往的穷日子。2013年,贺德勤建成牧羊坊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实现了生产标准化、畜群良种化、饲养规模化和营销品牌化,改变了以往的传统生产经营模式。
牧民收入的多元化,让祁连山下的草原人家真正实现了生态、生产、生活的协调发展。“十月份开始购入了二百多只羊羔,十二月份卖掉,这样能增加收入也能减轻草原压力,恢复植被。”贺德勤说。
肃南县在草畜平衡、减畜任务中依托退牧还草工程、祁连山自然保护区肃南县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等项目,完成投资资金7563万元,建成养殖小区(场)3个,建设舍饲棚圈756座61650平方米,储草棚256座。
随着舍饲养殖、异地借牧等措施开展,肃南县加大新一轮草原补奖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通过机制落实倒逼牧户主动承担草畜平衡义务,彻底打消民众超载放牧的侥幸心理和念头,充分发挥民众监督作用,形成全民关心、支持、参与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落实的氛围。
谈及最初面对禁牧减畜保护生态环境的话题,大河乡西岭村村支部书记顾伟东坦言,从前不懂得科学保护草原,更不理解脱贫致富和禁牧减畜的关系。“开始担心收入会变少,没想到牛羊减少了,收入反而增加了,感受到了绿色有机牧业和以往牧民自己放牛放羊的区别。”
肃南县委书记李宏伟表示,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中,该县将坚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特色产业培育、创品牌效益等和促进民众增收致富协调发展,探索推进绿色有机牧业产业化集群效应,探索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承载能力相协调、相依存、相促进的循环发展模式,在保护好生态的基础上追求经济可持续发展。(完)
甘肃新闻网 【编辑:刘薛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