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水高高跷700年踩出的新极限
传承人巨海全晾晒高高跷演出服装
镶嵌三段式高高跷
学习高高跷要从娃娃抓起
苗宝山在放置高高跷
苗世明28岁,是苦水踩高高跷的“把式”
2月9日至13日,农历正月初二到初六,记者跟随村里的社火进城,目睹了永登县苦水镇的高高跷在我市金城关等地的展演。以《辕门斩子》等戏曲节目为主题,走秀过场,踩高高跷的小伙子身穿艳丽的戏装,踩在3米3高的高跷上大步流星,令观者手心捏汗。苦水高高跷非遗传承人之一苗宝山老人介绍说,苦水高高跷表演为民间高跷表演中独具特色的一种,跷腿高度3.3米,加上表演者的身高,高高跷可达5米,其高度可称得上是全国之最,故被冠名为高高跷。2006年,苦水高高跷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月18日,我们慕名走访苦水高高跷,在苦水镇苦水街村高高跷非遗展示厅前寻访到了该非遗传承人苗宝山、巨海全、薛树华三位老人。
当日,天清气朗,三位老人正在为高跷初学者王映蕊小朋友打绑腿。王映蕊小朋友是个女孩,今年刚好11岁,看见大哥哥、大姐姐们踩在高跷上面很“姿势”,也想入门学习这项惊人的技艺。她作为初学者只能踩在1尺多高的高跷上。苗宝山老人介绍说,踩高高跷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苦水街村的小孩不论男女从小发现苗子,从一尺多高的高跷踩起,一路走向最高3米3。没有这一渐进的过程,一下子踩不起来最高度。“光那两条木质的跷腿,重十七八斤,体质差的人腿都抬不起来。”他说。
28岁的小伙子苗世明是踩苦水高高跷的一把好手,腾地一下子蹿上院墙,自己给自己打好绑腿后,在偌大的小院里面走了起来,他迈开的步子,一步足有3米,也不要扶杆,小伙子身着便服就在小院里为来客独步表演了一番。苦水镇党委副书记张万德介绍说,近年来,苦水高高跷走出家门为家乡赢来了不少荣誉,2009年6月,在成都市举办的第二届国际非物质文化大会上,苦水高高跷获得此次会展的最高奖太阳神鸟金奖。
据介绍,苦水高高跷起源于元末明初,到现在已有近700年的历史。每年农历二月二,苦水街村南北两社社火大比拼欢庆“龙抬头”节日,高高跷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项主打项目,两下里唱起了“对台戏”,今年你1米,明年我就2米,到最后演变成为如今的3米3高度,苦水街村人700年间踩出了一个高高跷的极限。苦水镇为保护及光大这一非遗项目,建设了苦水高高跷非遗展示厅、跷腿服装存放室,非遗传承人团体对原跷腿进行了改良,由原来的一根原木变作为可以拼接的三根原木,方便跷腿在飞机上携带,走出国门展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