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建宁:做好学生成长路上的设计师
执教16载,他先后创办了兰州理工大学工业设计本科专业、硕士点和艺术设计专业学位点。近年来,他主持研究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十二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主编出版教材3部,先后获得了甘肃省青年教师成才奖、光华龙腾奖(2013)中国设计业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作成果奖、甘肃省教学成果厅级奖等奖项。他坚持将知识的课堂搬到大社会中,在兰州、酒泉、天水、银川等地60多家单位推广工业设计理念,2010年主持成立了甘肃省工业设计委员会和兰州工业设计创新服务联盟,建设了甘肃首个工业设计创新服务平台,完成了二十多项工业设计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走出乡村 踏实走好每一步
高考前,苏建宁的生活在乡村度过,像很多西北的农村孩子一样,他白天上学,傍晚回家要帮着家中父母喂养牛羊。属于自己的时间里,他想的最多的就是走出大山,到外面的世界去看一看。
为了完成这个心愿,他刻苦学习,在高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因为志愿没有填报好,他与心中的理想学府失之交臂,进入了一所普通的大学。命运的捉弄并没有让苏建宁气馁,他甚至来不及失落与沮丧,就紧紧抓住了大学给他的第二次机会——考研,他要利用大学的平台,走的更远、更广。大学里,他努力完成学业,不敢有丝毫懈怠。用一贯的韧劲和踏实,苏建宁克服了当时考研路上的最大阻力——英语学习,成功考取了甘肃工业大学机械专业的研究生,走好了人生路上关键的又一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如今,在每一届新生的见面会上,苏建宁总会以自己的经历,这样告诉他的学生:“人生总会面对挫折逆境,你们要有规划,要充满信心一步步的踏实走好,成功与希望会在下一个转角处等着大家。”
情系工大 投身设计终不悔
1994年,苏建宁来到甘肃工业大学读研究生,这一留,便是21年。
研究生毕业后,由于出色的学习成绩,苏建宁顺利留校执教。1999年,学校计划开办工业设计专业,学机械设计出身的苏建宁自告奋勇,申请到清华美院学习,并在2001年获得了博士学位,为专业的顺利开办奠定了基础。回到母校,为了办好工业设计专业,苏建宁不断加强学习,积极参加每一个交流访学的机会。当他在西安交大作访问学者时,更加清晰的认识到这门学科必须要有国际视野,要和西方的设计理念逐渐接轨。经过两年的申请,2007年底,他又成功申请到赴丹麦技术大学访问学习的机会。他的这种勤奋好学的精神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老师,潜移默化推动着工业设计这个年轻专业的不断向前。
苏建宁敏锐地认识到西安以西地区先天工业发展条件不足,所以如何让大学充分发挥科研实践能力,哺育企业,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企业发展速度,是他一直以来关注的问题。多年来,他带领师生承担了甘肃长风电子电子电器有限公司、天水红山试验机有限公司、兰州生产力促进中心、深圳市朗泰克电力科技有限公司、香港理工大学等单位委托的相关项目10余项。学习之余,苏建宁带领学生频繁地访问西北各地区的企业,宣讲先进的工业思想,介绍学校的科研成果,指导地方企业文化建设,为他们提供技术支持。这样的交流,一方面扶持了地方经济建设,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工大的知名度,使工大工业设计类毕业生就业率年年攀升。
牢记使命 七尺讲台献春秋
阳春三月,草木吐绿,梅花含苞。苏建宁和过去的16年一样,每日匆忙地往返于办公室和教室之间,虽然现在身为院长,但在他看来,首先是一名教师。他不敢忘记,教好书才是对学生、对学校的负责。
听过苏建宁课的同学,对他的印象不约而同都是“认真”。每次上课前五分钟,他一定是站在讲台上了;讲课时,在专业知识教授的同时,大量融入设计美学的元素,引导学生的审美理念,诱发他们的设计欲望,从众多生动的例子可以看出,他的备课是参阅了多少资料,花去了多少时间。“虽然行政工作繁多,但是备课是我多年绝不放松的一件事。” “人机工程设计” 是一门时代性很强的学科,每一学期的课件都需要替换一些实例,加入新的设计思想。2015年,这门课采用了苏建宁编写的新教材,课件也几乎重新编排。苏建宁曾经用8个小时去备课,思考怎样上好今年的第一堂课。讲课中,他以天宫一号、牛肉面碗等例子,让同学们认识到人机工程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同时比任何科学都贴近生活。几个生动的例子立即引发了学生的兴趣, “苏老师的课大家都爱听,甚至其他专业的学生也会专门过来听的。”“苏老师的课十分有趣,短短的五十分钟,我们不仅得到了知识,更有他的无限期望和爱心。”
【字体:大 中 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