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河西走廊】魂牵梦萦 说好不见不散
东千佛洞壁画
河西走廊曾是古代中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资源宝库,厚厚的历史典籍中记载了昔日的荣光。大型历史人文纪录片《河西走廊》更是如春雷一般,将河西走廊厚重的历史文化和美丽的风光呈现给了观众。随着纪录片的热播,河西走廊再次成就了甘肃人内心的骄傲和荣耀,勾起了游子的思乡情怀,也成为国内外游客们心目中极具诱惑的旅游热点。
记者 马霞
陇原儿女:这就是我的河西走廊
3月3日,大型历史人文纪录片《河西走廊》作为开年巨作在央视播出。连日来,有关《河西走廊》的话题成为了最热门的谈资。“这是一部高起点、高立意的纪录片。它以河西走廊,关乎国家经略为统领全篇的主线与立意,紧扣自汉代以来河西走廊乃至丝绸之路与国家总体战略的关系来满篇布局,力图还原历史有为君王和有识之士全力打通和经营河西走廊乃至丝路的韬略,以及围绕这样的韬略展开而上演的一幕幕金戈铁马、鸣镝传檄的历史壮剧,从中折射出了许多足以改变历史、推动历史进程的雄才大力和不凡人生,从而回应了河西走廊在中华历史格局中的地位与意义以及历史命运。”甘肃省文联副主席王登渤这样评价。
十集纪录片《河西走廊》在张掖、武威、金昌等河西走廊沿线城市更是引起热烈反响,成为人们热议话题和微信微博转发的热门视频。观众内心的自豪感和责任感油然而生。“作为一名酒泉人,我感到既亲切又振奋。”原酒泉市文化馆馆长、酒泉民俗专家高正刚说,《河西走廊》真实再现张骞通使西域的情景,对于目前开发河西、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武威市文化馆馆长李国安说,纪录片多处展示了武威的历史文化、人文地理、民俗风情、文物遗迹等,有助于提升武威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从甘肃走出去的知名编剧、作家马德林看完《河西走廊》之后,感慨万千。“辽阔,这是我看到片子后最先想到的一个词语。当一层层叠压着的故事和故事背后的情感伴随着光影一点点展现在我眼前的时候,我知道,这就是我的河西走廊。历史承载着光影,光影又重新架构历史,让这块我出生成长的地方,在我的心中一点点醒来了。这些醒来的东西,不只是尘封在纸堆里死气沉沉让人望而生畏的存在,它们被拍得有温度、暖意和生命力。就像黄河流过,留下的不仅仅是一层层的积淀,还有一个个的身影,还有故事。那么多的故事,就在你出生的地方发生过,即使身处异地,远隔千万里,当天涯千里变成促膝一寸的时候,你会感觉到故乡这个词,永远不会变成异乡。”
“驴友”相邀:收拾行囊去河西
纪录片《河西走廊》的热播,不仅让甘肃人自豪热议,更是给广大的“驴友们”撑开一扇别样的窗。迈着脚步丈量河西走廊,成为了驴友们热切的期待。
央视一套《生活早参考》编导张君秀是张掖民乐人,她说:“此次《河西走廊》的热播,点燃了我的家乡情怀。”据张君秀介绍,当第一集《河西走廊》播出时,她就第一时间在朋友圈发微信:“饮水思源忆故乡,这里不仅有深厚的人文历史,还有令人叫绝的世界奇观,诚邀各位好友走进我的家乡——河西走廊。”
“无意间陪着女儿看了这部纪录片《河西走廊》,磅礴大气的感觉扑面而来:真人再现相关历史细节,剪辑得恰到好处,不喧宾夺主又具有极强的视觉效果……难怪7岁的女儿都能被吸引。”北京北大第一医院的刘晶大夫告诉记者,“每年,全家人都会在暑假相约出行旅游,带着孩子看过大海,带着父母登过泰山,当已经不知道该去哪里转转时,《河西走廊》让全家人眼前一亮,尤其是片中展现的美丽夜空,这是北京根本看不到的美景。今年,河西走廊,不见不散。”
“很多人向往大海,但是我向往西域,那连绵的群山和流淌在丝绸之路上的文化血脉,经由河西走廊这个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千年走廊,空谷回响。”刚生完宝宝,在黑龙江满洲里边检工作的刘晓,曾经在甘肃兰州上过大学,“一直觉得甘肃除了敦煌,没有什么特别的美景,这次在纪录片《河西走廊》里,看到了不一样的甘肃风貌,很后悔大学里没有去看看,今年计划带着老公和儿子,重回甘肃走走、看看。”
的确,对普通观众而言,最直观的感受则是:“相约河西走廊吧,感受最纯净的美。”
学者观点:《河西走廊》讲述中国丝路史
《河西走廊》同时也引起了学者专家们的集体关注和探讨。3月20日,由西北师大传媒学院组织举办的《河西走廊》学术研讨会举行。届时,省内专家学者,业界人士部分和主创人员将云集兰州,共话这部纪录片的得失瑜瑕。记者提前采访了与会的专家学者,他们分别谈到自己对此的观点。
“《河西走廊》使人们对丝绸之路的关注缩放到河西走廊,又使人们对敦煌的关注扩大到河西走廊,使河西走廊一下子跳入国人的眼里,对丝绸之路的旅游有着深远的影响。”西北师大传媒学院院长徐兆寿看过纪录片后,如此评价:“这次拍摄尽可能地去拍河西走廊的绿洲,回避了戈壁、沙漠这些特征,使河西走廊呈现出不同以往的地理环境特征,可以吸引中部和东南部的人们来河西走廊旅游。同时,极大地刺激了艺术家们来对河西走廊进行多方面的创作激情。有学者认为,这部纪录片第一次将河西走廊的历史文化呈现给大众,有可能会出现一个学科:河西学。”
“《河西走廊》是近年来围绕甘肃题材,拍的最好的历史文化专题片。”甘肃省文学院院长高凯对《河西走廊》高度赞赏:“首先,选题很好,是对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一次很有意义的‘文化注视’,是对政府战略有着重要意义的历史文化参考;其次,该片用新颖的表现和叙述手法,展现河西走廊的历史和现实,既有时代面貌,又有历史深度,如同‘镜像博物馆’,让人们更容易更深刻地了解丝路文化。”
“《河西走廊》绝对是一部有宏大抱负的纪录片。《河西走廊》以历史时间为序,每个朝代选取一个或几个主题,每个主题单独成章。它们各自为阵、互不联系的单元式结构,使得观众可以任意挑看任何一集,而不会有什么断裂,这种碎片式的结构方法,有它优秀的一面。观看《河西走廊》发现,记录片没有仅局限在‘河西走廊’这四个字上,主创通过这四个字思接千载,视通中外,或者说,想通过‘河西走廊’讲述中国历史,讲述中国丝绸之路史。”甘肃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甘肃省影视剧审查委员会委员、教授杨光祖如此说。
链接网友热议
梦遗唐朝:追了十天,结束了,有些怅然若失。一部很好的纪录片,河西走廊。一部用心的片子,珍藏。
yangzhongyao:想不到啊!区区河西走廊一隅,竟然是五胡乱世里保存中华根脉的所在,不禁使我对这方土地肃然起敬。
柚子黄要强心脏:《河西走廊》全十集,看完你一定想去这里走一趟吧,看完就走起。
我看就没有这个必要了:纪录片《河西走廊》就这么收尾了,作为一个甘肃人,每一集都是含着热泪看完的,越长大越爱中国,越爱甘肃,爱甘肃的历史人文,河西走廊是丝绸之路的缩影,更是中国历史的缩影,发生在这里的历史已成过去,可是河西走廊一直在这里,奏响未来的脚步正在继续。
“跟着鑫仔有肉吃”:这几天全家每天到点收看这部纪录片,非常非常好,著名大师雅尼配的音乐和纪录片结合得很融洽,每次看都有一种微妙的感动,那种想流泪的感觉,很奇妙!
金丝肉松卷:《河西走廊》太棒了,这部纪录片精致美丽,音乐动听,空镜赏心悦目,内容丰富又寓意深远。汉、魏晋、隋、唐、元、明、清、近现代,昔日的驼铃声声金戈铁马,今天的工业、能源、矿藏、高铁,往事越千年换了人间,然而中华民族奋进、自强、包容、深邃的精神代代传承。
败叶子_凡音之起:在看纪录片《河西走廊》,看到悬泉置、丝绸之路、解忧公主、常惠、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这一个个名字,莫名其妙的就泪流满面了。这是不能忘记的历史,以及在这段岁月中,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虽然一切都随时光流转,故人苍老终去,但总有印记于血脉。
蔡石:大漠雄关,金戈铁马,孤烟残阳中,曾有多少男儿以马革裹尸还,不见滚滚黄沙,苍穹之下,终见苍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