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转变观念 创新思路 依靠科技 增收致富 -- 记肃南县皇城镇优秀职业农民张立海
张立海,男,48岁,皇城镇东庄村的一名普通牧民。他是一个吃苦耐劳,善于经营,敢闯敢干,具有创新精神的牧民。近几年,他通过不懈努力,立足皇城镇畜牧业发展实际,大力发展细毛羊舍饲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收入持续增长,被农牧民形象的称为“致富领头雁”。在增收致富的道路上,他还不忘左邻右舍,号召大家积极发展细毛羊舍饲养殖,并免费为大家提供技术服务,成为皇城镇帮富带富的先进典型。
一、转变观念,养殖方式粗放变精细。
张立海以前在东庄村搞金属加工、电焊,开始的时候干的风生水起,可是后来生意萧条,他挣钱越来越困难,于是他转行搞起了细毛羊舍饲养殖。之前他和别人一样,租别人家的草场养土种羊,因为这种羊适合粗放管理,不用操太多的心,所以大家基本都养土种羊,但是这些土种羊并没有给他带来多少收入,反而使草场退化的特别严重,后来政府提倡养殖经济和生态效益都比较好的甘肃高山细毛羊,他就带头把自家的土种羊全部卖掉,换成了细毛羊,进行精细化养殖,他说:“要增加收入就得吃苦耐劳,养细毛羊虽然比土种羊辛苦一点,但是养好了不但增收比土种羊快,还能兼顾草原生态,这样一举两得的事为什么不干呢、”在养殖细毛羊过程中,他主动向养殖经验丰富的牧民学习,同时自己细心摸索,勤于管理,很快积累了养殖细毛羊的丰富经验。
二、创新思路,走合作社舍饲养殖道路。
在细毛羊养殖经验不断丰富、收入不断增加时,张立海没有满足现状、止步不前,而是创新思路、积极探索,走起了合作社舍饲养殖道路。2013年,他和东庄村的几个村民共同投资10多万元搞起了细毛羊舍饲养殖合作社,他积极联系,租下养殖场地,没有棚圈,他亲自上马,建起了棚圈,没有设备,他跑东跑西,买来各种饲草加工机械。在他的努力下,养殖场现在已成规模:现有养殖场地1000平方米,钢架暖棚1座300平方米,饲草料加工车间60平方米,消毒室60平方米,饲草料粉碎、打包、青贮设备一台,养殖细毛羊650只,今年出栏细毛羊300多只。他计划明年还要扩大规模,再买进一批优质细毛羊,将经济效益再翻一倍。
三、学习技术、增长知识,依靠科技增收致富。
张立海虽然学历不高,但是他思想进步,热爱学习,他认为要做好致富的“领头雁”,就必须依靠科技。他在发展养殖的同时,刻苦钻研学习科技文化知识和实用技术,积极参加县、镇举办的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并先后赴省外的内蒙、宁夏,省内的武威、金昌等地考察观摩先进的养殖合作社、企业等,在此过程中他学到了先进技术经验,增长了经营管理见识。他不但将学习到的先进养殖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应用到自己的养殖场管理中,还号召其他村民积极参加县、镇举办的技术培训班,学技术、用技术,依靠科技调整养殖结构,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畜牧业,在其他村民遇到养殖技术难题的时候,他就义务当起了技术服务员,帮他们解决技术难题。在他的帮助和带领下,皇城镇东庄村养殖细毛羊的牧户越来越多,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收入持续增长,真正实现了共同增收致富。
每当提起张立海这个人时,村民都会数起大拇指,夸口称赞。他在农牧民中树起了一面致富带头旗,是当地农牧民学习的好榜样。聪明的人从不等待机会,而是主动地寻找机会,抓住机会,把握机会,利用机会,只有踩在机会的肩膀上,才会取得更高的成就。张立海表示他将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抢抓机遇,不放弃、不气馁,勤奋刻苦,踏实知足,用双手和智慧继续创造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