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脱贫智慧】战天斗地决胜脱贫 陇南递交百分答卷
陇南专场新闻发布会召开
中国甘肃网12月23日讯 (本网记者 程健 宋芳科 文/图)12月23日下午,甘肃省政府新闻办在陇南市武都区举行了“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陇南专场)。陇南市委副书记、市长崔景瑜就全市脱贫攻坚工作情况作了通报,陇南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杨郃和副市长张宏回答了记者提问。新闻发布会由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政府新闻办主任郭锦诗主持。
崔景瑜通报全市脱贫攻坚情况
据介绍,2013年建档立卡初,陇南市9县区均为贫困县。其中,5个县为深度贫困县,3201个行政村有贫困村1707个,占53%,288万人口有贫困人口83.94万人,贫困发生率34.1%,是全省乃至全国扶贫开发的主战场之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陇南市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以改天换地的斗志、实干苦干的作风和“敢死拼命”的精神,拔穷根、改穷窝、兴富业、建新村,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决定性成效。
杨郃答记者问
8年来,省、市、县1262个单位对陇南开展了结对帮扶,联系包抓全市20.17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期间,1707个驻村工作队、5218名驻村工作队员常年扎根基层,战斗在一线,精准落实“一户一策”,点对点拔穷根。
同时,青岛市全力帮扶陇南,累计援助帮扶资金15.67亿元,实施项目460余项,惠及贫困人口20余万人;援建扶贫车间341家,吸纳5000多名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帮助培训1052名专业人才,选派332名专业技术人员援助陇南。8家中央定点帮扶单位共投入帮扶物资资金5.58亿元,实施帮扶项目777个。
张宏答记者问
在两不愁三保障方面 ,2013年至2019年,陇南市共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0.3万户,受益49万多人,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贫困户1.49万户6.18万人,实现了“危房不住人、住人无危房”的目标。通过工程措施,有效解决了全市195个乡镇3201个行政村230.5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实现了家家户户通自来水。
另外,新建农村“两类学校”146所,有效改善农村上学条件,建档立卡贫困学生义务教育“零辍学”目标全部实现。基本构建起了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乡乡有卫生院、村村有卫生室,全面落实了医疗救助政策,建档立卡人口实现参保全覆盖,使群众真正有处看病、看得起病。
郭锦诗主持新闻发布会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陇南市反复“过筛子”拉网排查,全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铁路、高速公路、机场立体交通体系基本形成,新建乡村公路1.2万公里,硬化村组道路、村内主巷道、改造提升联网路7500多公里,全市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实现了通硬化路、通客车目标;全市实现所有行政村通宽带、所有自然村通动力电和手机信号。
在此基础上,陇南市大力整治脏乱差和“黑房子”问题,开展“拆危治乱”,推进移风易俗,危旧房、“空心房”、废弃圈舍基本清零,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拆危治乱”被国扶办列为人居环境改善典型案例,贫困村旧貌换新颜,贫困群众精神焕发,陇南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的陇南可以说是“山美水美村更美”。
媒体记者提问
在产业发展方面 ,陇南市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宕昌模式”,大力发展多元富民产业,坚持发展亩均3000元以上的种植业、户均1万元以上的养殖业,尤其是“五小产业”遍地开花,产业园、示范点和产业带蓬勃发展。
截至目前,全市发展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85户、贫困村合作社7190个,以花椒、辣椒、油橄榄、核桃、中药材、蜂蜜等“麻辣香甜”产业为代表的特色产业面积稳定在1000万亩以上,产值180亿元,特色产业对农民收入贡献达3200元。
新闻发布会现场
“地下有药、树上有果、空中有蜂、林中有鸡、四季有花、村中有客”成为陇南特色产业多业态融合、立体化发展的真实写照。
在发展各类基础产业的同时,陇南市积极发展电商,开办网店1.4万多家,开发公益性岗位5万多个、创建扶贫车间401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通过发展多元产业,实现了贫困群众户户有主导产业、有稳定收入。全市农民人均收入从2013年的3536元提高到2019年的7734元,今年预计将超过8000元,年均增长13.9%。
新闻发布会现场
如今,陇南市83.94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707个贫困村全部退出,9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陇南被命名为“全国电商扶贫示范市”“十佳精准扶贫创新城市”,荣获“中国消除贫困创新奖”。2020年全国产业扶贫工作推进会、2020全球减贫伙伴研讨会在陇南召开,通过了《陇南共识》。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崔景瑜说,“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心、奋勇争先,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幸福美丽新陇南,让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