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信息被出卖,为何就是管不了?
资料图片
邱海昌http://qhchang.home.news.cn/blog/考研报名结束后不久,网络上就公然出售考生信息。记者与发布者轻松取得联系,发布者称:“打包出售全部名单(包括手机号码、毕业学校等)只要15000元,保真,物美价廉。”
(2014年12月18日《光明日报》)
“报考研究生刚刚现场确认完,我就收到一条短信,内容如下:惊喜一下,您报考的研究生资料审核通过,请与蒋主任联系领取一次免担忧轻松过!我们是你的最佳选择,QQ:2997xxxx【xx教育】。”南京市大四学生小周困惑地说,收到这个信息后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他报名期间只和工作人员交流过,且交完表就走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信息从哪里泄露的呢?
无独有偶,大四学生张强也收到了来自“蒋主任”的短信,她说:“蒋主任是个‘名人’,我们宿舍4个同学一起考研,大家都在第一时间收到了来自‘太奇教育’蒋主任的‘问候’。”
实际上,信息泄露早已不是什么新闻了。在网络上,新生儿信息、新近死亡人员信息、别墅业主信息、车辆摇号中签人员信息等,都有人打包出售。这些广告内容相似,文尾附有联系人的QQ号,通过支付宝等转账软件交易付款,“一键交钱,一键发货”。身处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就是一组在洪流中被广泛传播的数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此前发布的《2013年中国网民信息安全状况研究报告》显示,我国信息安全环境不容乐观,有74.1%的网民在此前半年内遇到过安全事件,总人数达4.38亿。买了车,推销保险的就来了;买了房,装修中介也知道了。有报道说,孩子玩游戏也会泄露个人信息。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可能泄露信息,甚至还形成了一条个人信息买卖的灰色产业链。网络信息泄露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造成个人信息泄露屡禁不止的原因大致有四:一是人们对网络信息安全的保护意识不够;二是维护力量不足,很多机构并没有建立专门的防火墙和安全设施;三是以前个人信息往往是纸质的,并有专人管理,相对比较严格。信息化后,这些信息变成一组数字,泄露的成本和难度比较低。四是执法追责困难,目前对此类事件的查处归口在公安机关,但其往往受辖区所限,比如A市的通过B市的服务器窃取了C市某人的个人信息材料,谁来查?最后只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甚至不了了之。
显然,除了网站必要的技术上的屏蔽外,还应该在立法上有所加强。相关部门对个人隐私保护,应该尽快在立法上完善起来,做到惩治、追责有法可依。为此,必须要设立专门的执法机构处理此类事件、加快对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进度,以此加大不法团伙的犯罪成本,从而确保个人信息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