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垃圾箱意在何处?

02.12.2014  13:17

网络图片

    中央出台一系列禁令后,公款旅游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然而依然有人顶风违纪,编出各种奇葩理由,比如考察栅栏和垃圾箱。垃圾箱也用考察?想旅游,何必编出这么脑残的理由?

    在现实官场生态中,不仅“考察栅栏和垃圾箱”会成为公款旅游的遮羞布,官员出国看望南斯拉夫奶牛更是一道见怪不怪的官场风景。笔者在想,如果他们编造的理由更冠冕堂皇一些,即便他们假考察之名行公款旅游之实,恐怕也是轮不到我们看热闹的。

    韩国前总理李寿成曾直言:“中国不必到韩国来学习新村运动。”这句话也可以从东北某村支书老徐赴韩国考察“新村运动”的感受中得到验证:“花了上百万,啥也没学到。”学习新村运动的手续是完备的,但是没有收获。以某市人力资源考察团为例,出国考察的理由冠冕堂皇,结果一个考察项目都没有,去的全是景点。实际上,只要官员想出国,编造出国理由,找人家要一张邀请函并不难。

    由此来看,治理公款旅游,不仅要关注官员公务考察的程序,还要理清到底考察什么,到底为何出国的问题,不能让“师出有名”的公款旅游浑水摸鱼。只有这样,公务考察才能把有限的钱用在刀刃上,实现程序正义向实体正义的转变。否则,官员如何不去考察人家的栅栏和垃圾箱?

    要踩准公款旅游的刹车,除了依法依规严肃查处曝光出来的案例以外,还有许多事情要做。比如,对公务考察实行公示制,接受社会监督;限制考察审批权;对公务考察严格控制、层层把关;紧缩公务考察财政预算。更重要的是,相关部门要升帐理事,坚决查处触及公款旅游高压线的人。

    唯有制度执行有力,才有望刹住公款旅游歪风。从长远来看,要堵上公款旅游黑洞,要从纪律层面上升到法律层面,像治理贪污受贿一样治理公款旅游,从法律、纪律、经济多个层面让公款旅游者得不偿失。(叶祝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