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俩
星期天,我在街道的棋摊上下棋,李大爷挑着筐儿捡了几个塑料瓶后来看棋,恰好小康营乡的一位老人也在看棋。在上世纪50年代后期的引洮工程中,他俩同吃一锅饭,同住一间民房,同在一个工地挖土修渠。自从洮河工地分手后,50多年过去,再也没见过面,在县城街道邂逅,他俩还是互相认出了对方,在棋摊旁聊了起来。
“老李,你的面相一点儿也没变。”“引洮河水的时候是一张娃娃脸,今天已经变成了老背篼,怎么说没变呢?”
“今年八十几了?”
“还尕着呢,昨天刚刚过了八十三岁的生日,也算是八零后。”
“家里的情况好着呢吧?”
“有啥不好呢,现在种田不留草(指联合收割机收割后把草沃在地里),我在家里有养老金和低保,后人外出打工把光阴找,可气的是两个孙子上学爱在街上买着吃烧烤。”
“儿女对你好着呢吧?”
“七十三、八十四,不死也是儿女眼中的刺,就是儿女再好,这么大的岁数了,自己觉得也是个拖累。”
“你的气色红润,身板硬朗,我看活一百岁不成问题。”
“哪能活一百岁呀,你没听古人说吗,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
“老李,一辈子过去了,你说话的刁怪劲儿一点儿也没变。”
“随口说说罢了,八十几岁的人了,还刁什么怪。”
“那个时候在工地上干活,你的笑话多,一天丢上几个,惹得大家哈哈笑,不觉累,一天的活干完了。我呢,一个笑话也没有,就是说上一个,大家也不笑,你的笑话是哪儿来的?”
“曹操诸葛亮,长处不一样。我把听来的事情随便一说就成笑话了。你的石墙砌得好,人人夸你好把势,我怎么学就是赶不上你。”
……
太阳偏西,李大爷挑着担儿要回家,有人问他,“今天的筐儿怎么空着?”“看了一会儿棋,遇着了和我一样的老背篼,两人五十多年没见了,七十三八十四地暄了一会儿,热头(太阳)就落了,哪有功夫再捡票子(指捡垃圾卖钱)呢?”
李大爷不识字,但语言诙谐幽默,一边听他聊天一边下棋,一心二用,让我连输几盘,不过,我记住了他说的“七十三八十四”。晚饭后,我打开《现代汉语词典》,没有找到“七十三八十四”这一词条。隐约记得《水浒传》里阎婆说过类似的句子,翻了一阵书,找到了一处,“那婆子坐在横头桌子边,口里七十三八十四只顾嘈。”(第21回)打开网络搜寻,也找到了两处,“元他娘把散乱的头发,往耳鬓后一收,瓷起两只灰蒙眬眼,说:‘人老了就不中用了。七十三八十四,不死也是儿女眼里的一根刺’。”(《太行风云》第42回)“有一个三都提事使臣,姓冉名贵……只管天南海北,七十三、八十四说开去。”(《醒世恒言》第13卷)
“要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人民的词汇是很丰富的,生动活泼的,表现实际生活的。”(毛主席语录)听李大爷聊天,让我学到了很多生动活泼的词语,就像听了一节很精彩的语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