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新生家长也疯狂

29.09.2015  11:27

    ■核心提示

    开学前夕,中国媒体常常曝出“某某大学为新生家长辟出体育馆休息”一类的消息,总能立即引发有关中国家长护苗、中国孩子不独立等议论。其实,远在美国,“送学”倒是再常见不过的现象,对众多新晋成人以及他们的父母而言还是一个重要的“告别仪式”。

    很多美国家长选择将行李塞满块头比较大的私家车或特意租来的小货车,甚至带上自家尚未成年的子女、宠物,不远千里将刚成年的孩子送进大学校门,真可谓“扶上马再送一程”。不少家长还会在大学附近逗留数日,确认孩子安顿好了才依依惜别。一道大学的门槛,既是父母目送孩子走向成人的起点,又何尝不是子女目送家长放开操纵杆的界线?

    有意思的是,尽管美国人并未将“送学”一事上纲上线,近年来有关“大学生长不大、家长不放手”的报道和讨论也不绝于耳,和所谓美国人一到18岁就完全独立的传统印象不甚一致。

    在美国,参加迎新项目是大学生涯不可或缺的第一步。各所高校基本上都有一整套入门指导和培训计划,帮助新生尽快摸清学校情况、学术要求、选课须知、生活须知、社团情况等。不过据调查,90%高校同时还推出专门针对新生家长的“迎新”指导和培训计划,而且“上座率”大多达到八九成之高。

    为什么家长也需要培训?一句话,现在的家长比前几代人更多地涉足子女的学习、生活。甚至有美国媒体调侃说,前几年大热的“直升机家长”一词,现如今可以被“扫雪机家长”代替了——“直升机”还只是终日盘旋在子女世界的各个角落,“扫雪机”则是直接冲上前去为孩子扫平障碍了。

    比如,有的家长会因为孩子没有在大学课程中拿到A或者学生宿舍里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就一层层打电话给学校的老师、主管。有的家长因为女儿24小时内未与自己联络,就心急如焚地报警——结果当然是虚惊一场。还有的家长陪着儿子去应征酒店的短工,从头到尾就没让儿子张口回答一句话。

    在最极端的一个案例中,在辛辛那提大学就读的一个21岁女孩2012年成功通过法庭申请到保护令,禁止自己的父母再无端“骚扰”她。据女孩控诉,父母常常未经通报就从600英里之外的家中驱车直入她的学校,向学校老师揭发她有乱交、吸毒、精神问题等种种“莫须有”罪状。对此,女孩父母在法庭上承认自己在女儿的电脑和手机里都植入了监控软件,但辩解说之所以对独生女儿如此严加监控,“还不是为了她好?

    据美国克拉克大学的一项调查结果,该校18岁至29岁的年轻人中,52%几乎每天都会通过短信、电话等形式与父母保持联络,34%认为父母在自己的生活中“存在感”过高。

    主观上,在高涨的学费负担和萎靡的就业前景夹击之下,家长们也的确有更多动因来关注这笔家庭最大的教育投资。即便对很多美国中产家庭来说,子女大学学费也是一笔可观的支出,甚至需要从孩子幼年起就有意识积攒起来。而年轻人一入校门就背债、出了校门先还债的现象非常普遍,连现任总统奥巴马这样的精英也曾屡屡提及自己工作多年才还清学生贷款的“老段子”。可以想见,面对这样的“投入产出比”,家长们怎能不揪心?

    前几日,一名中国女孩在网上贴出了学校的一封迎新电邮,引发不少感慨和转载。邮件温馨地提示新生们,不妨由着送学而来的父母再主动为自己铺铺床、拖着自己到处留个影,“随他们去吧”。“在你开启人生新篇章时,他们也在开启新篇章,而信不信由你,这对他们来说可能更难。

    □据《国际先驱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