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路上看变迁,绿色中国十人谈”聚焦三北工程40年

25.10.2018  12:04
来源:光明网   10月24日下午,大型电视访谈节目“两山路上看变迁,绿色中国十人谈”(三北篇)在京举行。由全国政协常委、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刘东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著名林学家沈国舫,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十届中国工商联副主席、亿利集团董事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地球卫士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王文彪等8位领导专家组成的嘉宾团队,与本期节目主讲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三北局局长张炜和担任现场主持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主持人刘栋栋就“三北工程40年构筑绿色长城造福中华民族”的主题,畅谈三北工程40年建设的伟大成就以及新时代的生态建设和绿色发展。
  本次“两山路上看变迁,绿色中国十人谈”(三北篇)电视访谈节目是大型系列主题公益活动“绿色中国行走进美丽三北”中一个重要环节,这是一场有关宣传纪念三北工程建设40周年的对话,也是一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现路径的深刻探讨,对我国大部分区域的生态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1978年,党中央、国务院从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与长远大计出发,在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同志的关注下,决定建设西北华北东北防护林体系工程,中国生态建设开启了历史新纪元。
  4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下,三北工程区各族干部群众戮力奋战,战天斗地,三北大地山河巨变,绿荫遍地,演奏了由黄变绿的绿色交响曲,谱写了人与自然重修旧好、和谐共生的动人篇章。
  中国科学院对三北工程建设40年综合评价结果显示:40年工程建设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3014.3万公顷,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1977年的5.05%提高到13.57%,活立木蓄积量由7.2亿立方米提高到33.3亿立方米,区域生态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发挥出日益显著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显著增加森林资源总量。40年三北工程森林面积累计增加215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5.29%;总蓄积增加超12亿立方米,至2017年三北工程区林木总蓄积约33亿立方米。
  防沙治沙成就瞩目。2000年后呈现出“整体遏制、重点治理区明显好转”态势;防风固沙林面积增加显著,科尔沁沙地、毛乌素沙地、呼伦贝尔沙地、河套平原等重点治理区域沙化土地治理卓有成效。
  水土流失治理成效显著。工程区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约67%,三北工程区水土保持林面积40年增加约69%。
  农田防护作用突出。农田防护林面积持续增长,有效改善了农业生产环境,40年累计增产量约为4.23亿吨。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断增强。总价值由1978年4830亿元/年提高到2017年23447亿元/年,增加3.85倍;生态系统累计固碳达23.1亿吨,相当于1980~2015年全国工业CO2排放总量的5.23%。
  依靠特色林果业、森林旅游等实现了稳定脱贫。40年来干鲜果品年产量增长了30倍,目前年总产值达1200亿元;旅游直接收入达480亿元;吸纳农村劳力3.13亿人,约1500万人实现了稳定脱贫。
  本次“两山路上看变迁,绿色中国十人谈”(三北篇)共分为“绿色长城造福中华”、“绿色工程 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共建共享”三个话题,各位嘉宾对三北工程40年来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大家认为,三北工程探索和积累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征程中治理生态脆弱区的宝贵经验,其中包括坚持改革创新、坚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持以人民为本、坚持因地制宜、依靠科技进步推进工程建设等。
  在谈到三北工程的社会效益时,大家认为,人民力量凝聚的“三北”精神,为实现美丽中国汇聚了精神财富。三北人民用40年坚持不懈的顽强拼搏和无私奉献,形成了“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团结协作、锲而不舍,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以人为本、造福人类”的“三北”精神,成为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对话,最后,各位嘉宾表示,今年是三北工程建设40周年,接下来三北工程还要为实现预定目标继续向前,这要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凝聚各方面力量,加快生态建设步伐,努力使生态美、百姓福的美丽中国目标尽早实现。
(光明融媒记者李慧 通讯员郑惠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