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懂经济学:课本通常不会告诉我们的五件事
  想了解经济学,又觉得大部头的典籍看得头疼?热心学者出手了。剑桥大学政治经济学发展研究员、韩裔经济学家张夏准(Ha-Joon Chang)最近出了一本介绍经济学的袖珍“教科书”。 
 
   如下图所示,这部名叫“小小蓝皮书”(The Little Blue Book)的作品开门见山,挑明要告诉大家经济学著作通常不会广而告知的五件事,其核心可以分别归纳为五句话。 
  华尔街见闻在此概括张夏准的部分观点如下。希望大家留意,这只是一家之言,谁也不能保证自己的看法能揭示经济学的一切误区和真理。 
 
   1、 
 
     95%的经济学内容都是常识。  
 
   不是非要拿到学位才能弄懂经济学。 
 
   我们误解了经济学,而且很多专业的经济学家也觉得,自己从事的是普通人感到太难的研究。 
 
   至少私底下,这些经济学家可能会说,跟大家解释也没用,因为没什么人能懂。可要是什么事物没法解释给别人听,那应该是解释的人出了问题。 
 
   2、 
 
     经济学不是科学。  
 
   除了专家想让我们相信可以怎么做以外,经济学还有别的“做法”。 
 
   经济学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平常人也不一定要对专家的共识看法深信不疑。 
 
   常见的经济学有不少于九种流派,没有哪一种能自称比其他流派高人一等,而且它们的观点还不能绝对算真理。 
 
   3、 
 
     经济学是政治学。  
 
   政治家经常拿经济学的观点来证明自己想做的任何事。 
 
   经济学是种政治观,它永远也不可能是科学。 
 
   我们只有了解这世上有各种各样的经济理论,才能告诉那些当权者,他们宣称某种理论“无可替代”,其实恰恰说错了。 
 
   4、 
 
     永远不要相信经济学家  
 
   经济学家没法预计金融危机,也没带来什么改变。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让大部分经济学家都大吃一惊,不仅如此,他们也没法给危机留下的后遗症开出什么像样的药方。 
 
   这么看来,经济学患上了严重的自大症。 
 
   金融危机是个惨痛的教训,它提醒我们,不要把经济交给专业的经济学家和其他技术官僚管理,人人都要积极参与管理。 
 
   5、 
 
     必须让经济学为人类而变  
 
   这项任务意义重大,不能只留给专家来做。 
 
   如果我们愿意向专业的经济学家发起挑战,他们就不能垄断经济学的所有真理。 
 
   和我们生活中学会做其他事一样,克服了起步阶段的困难,日久天长,熟能生巧,就可以越来越轻松地胜任经济领域活跃公民的角色。 
 
   没有任何理由自鸣得意,只要提出革命的诉求,组织发起革命,今后就会得到让人惊叹的成绩,这可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必须为之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