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力推产业转型升级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潘恩2月6日在市第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上,就我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5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草案作了书面报告。报告指出,2015年,我市将牢牢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阶段性特征,力保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并重点做好七项工作,推动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
盘点2014
全市经济社会保持持续较快增长良好态势
2014年,全市上下围绕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把加快发展、改善民生作为工作重心,强化运行调控,调整产业结构,实施“3341”工程,建设兰州新区,扎实推进各项改革,抓好民生实事,全市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增长的良好态势。
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总体平稳。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913.5亿元,增长10.4%,占全省比重28%;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53.6亿元,增长6.3%;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829.2亿元,增长9.1%;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030.7亿元,增长11.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10.7亿元,增长2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944.9亿元,增长12.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152.33亿元,增长22.3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030元,增长10.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67元,增长13.4%;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完成国家和省上下达的控制指标。
以兰州新区为重点的园区建设全力推进。兰州新区实现生产总值96.36亿元,增长33.12%,26个项目已建成投产或部分投产,205个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兰州新区已成为全市、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兰州高新区实现生产总值185.22亿元,仅东部科技新城一个项目就已累计投入资金64.23亿元;兰州经济区实现生产总值182.95亿元,2.5平方公里的产业基地基本建成,落地项目23个;机场北园区11条道路地勘和可研编制工作已完成,3条道路基本建成。
产业转移和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从上年的2.77比46.19比51.04调整为2.8比43.34比53.86,第三产业比重较2012年提高了4.35个百分点,较2013年提高了2.82个百分点。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步伐加快,电子商务、文化旅游等新兴产业逐渐培育。
“3341”项目工程加快实施。全年凝练“3341”项目工程入库项目2311个,总投资11502.3亿元;市列100个重大项目完成投资602.1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4.83%;招商引资方面,全年共执行招商引资项目1390个,到位资金1870.05亿元,增长38.52%。
城市建设和管理成效显著。治污染取得历史性突破,全年城区空气优良天数达到313天,比上年增加14天,成为兰州有监测记录以来优良天数最多的一年;畅交通工程加快实施,兰州西客站和兰新高铁投入运营,中川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基本完成,轨道交通1号线全面开工建设。
民生和社会事业持续推进,全年投入37.63亿元用于社会事业发展和民生保障改善。扶贫攻坚和“双联”行动深入开展,投入各类帮扶资金5.92亿元,实施项目941个,完成104个贫困村整村脱贫和皋兰县整县脱贫。重点领域改革扎实推进,政府机构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取消行政审批事项20项,下放9项,调整22项。
筹划2015
多轮驱动推进兰州转型跨越
2015年我市将以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牢牢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阶段性特征,切实抓好事关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的落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6%;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节能减排完成国家和省上下达的目标任务。
抓好园区优势主导产业体系培育。以综合保税区建设为重点,加大兰州新区产业集聚力度,加快实施科技大市场、科技企业孵化加速区、技术转移集聚区、人才宜业宜居新社区和商务配套等功能设施建设,促进新材料、新能源和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着力构建炼化-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高端装备产业集群、大数据产业基地等;兰州高新区重点抓好以生物产业和信息产业为龙头的专业孵化器建设;兰州经济区加快区内企业“出城入园”,产业改造升级。
抓好重大项目建设。以兰州新区项目、基础建设项目、支柱产业项目和高科技项目为重点,紧抓国开行支持棚户区改造等政策机遇,搭建拓展融资平台,促进重大项目实施,带动全市经济较快发展。
全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兰州新区科技创新城、兰州文化与科技融合基地、飞天文化产业园等建设进度,全市孵化器面积达到80万平方米,新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家、农业高科技企业8家;推动二产转型升级,切实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开工建设42个出城入园项目,新建成20个项目;培育壮大新兴业态,着重在电子商务、文化旅游、现代物流和发现培育新的增长点四个方面集中用力;加快实施污水厂污泥集中处置等25个重点示范项目建设,推动循环经济加快发展。
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城镇化建设,建成100个环境整洁村和10个美丽乡村,继续抓好榆中城关镇、皋兰石洞镇、永登连城镇等重点小城镇建设;开展污染深度治理,着力推进重点污染源防治,实施西固、范坪电厂余热回收利用项目,开工建设黄河防洪治理工程,加快兰州水源地项目建设;继续实施“畅交通”工程,加快推进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建设,启动2号线一期工程和3号、4号线前期工作;深化“1236”扶贫攻坚行动,完成91个贫困村整村脱贫,减少贫困人口4.8万人。
着力改善和保障民生。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重心下移,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积极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做好就业创业工作,提升社会保障水平。
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抓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三县一区落户条件;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加快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和兰州国际港务区建设,确保6月底综合保税区通过国家验收并封关运营,争取将兰州新区列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重点支持的国家级新区,努力将兰州建设成为国家向西开放的枢纽城市、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的核心节点、中国西部国际交流战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