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持续提升全市人民幸福感

07.02.2015  05:39

兰州形象推介展板

治污“兰州经验”获国家肯定

贫困村整村脱贫

平价肉菜直销点

文化品牌魅力展示

新区建设快速推进

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畅交通促发展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照片

    2014年:发展数据振奋人心

    “12项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市州的排名均有前移”、“104个村整体脱贫”、“飞地经济”……细读市长袁占亭在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一组组数字着眼发展,一项项部署情牵民生。面对新的一年发展,展望幸福美好新兰州的美好前景,我们激情无限,豪情满怀。

    过去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按照“明地位、强责任、作表率、出大力”的新要求,全力实施“3341”项目工程和“1236”扶贫攻坚行动,统筹做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治污染、畅交通、惠民生等重点工作,努力实现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兰州各项工作勇于率先、争创全省一流,翻看《政府工作报告》,一系列数字振奋人心。

    关键词一——数字

    综合经济实力持续提升。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913.5亿元,增长10.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10.7亿元,增长2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44.9亿元,增长12.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52.33亿元,增长22.36%。进出口总额占全省的52.7%。12项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市州的排名均有前移,8项排在前3位。

    经济结构更加优化。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高于第二产业2.7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8∶43.34∶53.86,第三产业比重提高2.82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到153亿元,增长11%,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升到8%。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一半。

    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03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067元,分别增长10.9%和13.4%。新增城镇就业11.56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5.03万人。104个村整体脱贫,减少贫困人口12万人。

    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实现了“一年全面攻坚、两年初见成效、三年明显改善”的目标,城区优良天数达到313天,比上年增加14天,尤其是优质天数增加11天,轻度以上污染天数减少10天,成为兰州有监测记录以来优良天数最多的一年。治理大气污染的“兰州经验”得到国家肯定。

    关键词二——转型

    大力扶持现代服务业发展,开展“电子商务发展年”活动,跨境电子商务实现零的突破,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61.2%。旅游收入达到268.64亿元,增长30.09%,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51.3亿元,增长25.5%。坚持传统产业改造和新兴产业培育两手抓,实施“3+7”工业倍增计划,8家企业入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实施创业带动就业“三个20万”政策,制定了“万企计划”,扶持初创微型企业7571户,带动就业5.7万人。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965亿元,增长28%。

    关键词三——新区

    兰州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道路通车总里程230公里,中马铁路建成投运,兰秦快速通道全线竣工,兰州至中川城际铁路加快建设,核心区100平方公里的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基本建成。新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5亿元,增长44.5%,生产总值达到96.36亿元,增长33.12%,正在成为全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高新区、经济区生产总值分别达到185.22亿元和182.95亿元。

    关键词四——治污

    推进大气污染治理整体战攻坚战,争取到中央和省级专项资金3.87亿元。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减排量分别完成年度计划的201%、113%、445%和295%,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提前超额完成“十二五”减排目标。进入冬季供暖期的三个月,全市城乡居民呼吸系统疾病就诊病例和就医费用,同比分别下降8.16%和20.49%。

    关键词五——城市

    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全线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76.65亿元。加快完善“139”路网体系,南山路29公里实现通车,北环路加快建设,天水路下穿读者大道和白银路上跨安定门十字工程竣工通车实施81条道路单向通行,形成22组交通微循环。积极谋划城市长远供水问题,开工建设城市水源地项目,新开工建设棚户区和保障性住房2.9万套。

    关键词六——扶贫

    全年整合投入各类帮扶资金5.92亿元,实施项目941个,超额完成贫困村整村脱贫任务。实施设施农业、肉羊产业、土地流转、环境整治“四个千万”扶持政策,新增设施农业1.1万亩、肉羊24万只、土地流转18万亩,建成10个省级、20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和85个环境整洁村。解决农村10.91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建成农村文化活动室100个、全民健身场地207个、“乡村舞台”310个、城乡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00个、标准化卫生室32个。

    关键词七——民生

    完成市列为民兴办实事24件、省列实事22件。7.8万名完全失地农民纳入养老保险,城市低保补助五区每人每月由407元提高到468元,三县每人每月由306元提高到352元。农村低保每人每年由1920元提高到2210元,五保补助每人每年由2800元提高到3310元。启用新农合“一卡通”,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8%。

    创建标准化学校121所,继续实施校安工程,改建C级危房21.7万平方米。发放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早餐补助6190万元。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了“兰州好人”等文明创建品牌,“凡人善举、和你一起”活动入选中宣部创新案例。“12345”民情通服务热线办理群众反映诉求66万多件,回复人民网和市政府网站留言5191条。“平安兰州”建设卓有成效,八类主要刑事案件下降22.5%,命案侦破率达到100%。

    关键词八——改革

    取消行政审批事项20项,下放9项,调整22项,市级政府部门行政审批事项减少到203项。编制和公布政府部门权力清单1989项、企业投资项目管理负面清单177项。实施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新登记注册各类企业2万多户,比上年翻了一番多。

    关键词九——开放

    成功举办丝绸之路经济带(兰州新区)发展高层论坛、聚焦丝绸之路·500强企业高峰论坛等系列活动。与土耳其、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部分城市签订友好交流协议。兰州国际港务区加快建设。全年共执行招商引资项目1390个,到位资金1870.05亿元,增长38.52%。第二十届兰洽会暨民企陇上行活动引资1350.08亿元,增长16.58%。实现进出口总额45.6亿美元,与中西亚国家贸易额达到6.23亿美元。

    关键词十——作风

    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国务院“约法三章”,全市性会议压减21.43%,发文数量压缩21.3%,“三公”经费支出下降38.19%。全面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市级部门单位清理腾退办公用房1.57万平方米。对33个单位、107名领导干部进行了行政问责,全市效能问责409人。按照省委党风廉政建设“3783”主体责任体系和市委《实施办法》,制定了市政府党组《实施细则》,明确重点任务,层层传导压力,努力做到“两手抓两手硬、双促进双落实”。

    2015年:适应新常态抢抓新机遇

    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市委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强化改革推动、创新驱动和城乡联动,着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着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的经济增长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着力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功能、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发展,着力扩大对外开放、深度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更好发挥中心带动作用,努力提升全市人民的幸福指数。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6%;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节能减排等约束性指标超额完成国家和省上下达的目标任务。

    为民办好七个方面24件实事

    (1)就业保障:城镇新增就业9万人,安置困难群体就业5000人,培训各类劳动力3.4万人;新增小额担保贷款额4亿元,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500笔,带动创业4500人、就业1万人。

    (2)社会保障: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10%、农村五保补助标准由年人均3310元提高到4414元;协调银行为小微企业提供1.6亿元贷款。

    (3)安居保障:实施棚户区改造19000户(套);完成40个“三不管”楼院整治;完成5000户农村危旧房改造。

    (4)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解决6.9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新建农村公路500公里、完成养护600公里;实施30个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建设50个重点乡镇村社邮站。

    (5)科教文卫惠民工程:城区新增8000个学位;完成30所农村中小学厕所改造工程;完成50所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建设100个贫困村文化活动室;建设200个全民健身场地;继续实施百名医师对口支援基层医疗卫生工程。

    (6)社会服务管理:实施兰州老年大学改扩建项目;在城区公交车站设立智慧城市交通信息牌;实施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六期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应急指挥平台及危险源监管(西固区)子平台;实行CNG双燃料车辆气瓶电子标签管理。

    (7)菜篮子工程:储备冬春蔬菜1万吨;改造建设5个社区蔬菜市场和5个乡镇农贸综合市场。

    七项重点工作

    1.深化改革:争取设立中国(兰州)自由贸易区

    制定政府部门“职责清单”,在市政务服务中心推行行政审批一口受理、规范办理和网上办理。组建兰州新区行政审批局,探索实现“一颗印章管审批”。积极推行上海自贸试验区可复制改革试点经验,争取设立中国(兰州)自由贸易区。完善财政预算管理,防范和化解政府债务风险,清理规范各类财税优惠政策。深化农村改革,规范有序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搭建产权流转交易平台。

    统筹实施其他各项改革,完善优质普通高中对口招生举措,探索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试点,开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动体育健身与医疗、文化等融合发展,支持社会力量兴办面向大众的体育健身场所设施。

    2.转型升级:推进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

    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三维数字软件产业园、四联集团西北产业基地建设,引进落地联想科技城,共建阿里飞天云大数据项目,加快3D打印和大数据产业发展。年内新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家以上。培植循环经济新亮点,完成榆中和平等6个省级以上园区循环化改造,建设11条循环经济产业链,通过全省循环经济示范基地验收。开展“第三产业发展年”活动,着力发展电子商务、文化旅游、现代物流、总部经济和新兴业态。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支持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做大做强,规划建设百里黄河风情线和兴隆山两个大景区,打造和平-定远、水阜-忠和、东川-河口南、沙九等专业化、特色化商贸物流功能区,加快红楼时代、名城广场、兰州中心、西站中央商务区等项目建设。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加强与上海张江自主创新示范区在人才、技术、信息、产业开发等方面的合作,加快完善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中国兰州留学人员创业园彭家坪产业研发基地”三个科技孵化器的运行机制。建成运营兰州科技大市场,继续办好兰州科技成果交易周。

    3.兰州新区:加快综合保税区建设

    加快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建设,建成保税区综合服务大楼,确保通过国家验收并封关运营。以物流类和两头在外的加工企业为重点,精准引进一批高科技、低碳环保企业,力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坚持引高、引强、引新、引导,优化产业园区布局,打造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光电制造、生物医药六大产业链。推动市州“飞地经济”产业园建设。加快推进工业企业“出城入园”,力争33个在建项目建成投产、38个项目开工建设。推进兰州新区科技创新城建设,力争北京大学在新区设立技术转移中心。新建33条、续建85条主次干道,新区道路通车里程达到300公里以上。建成兰炼一小、兰州十一中新区分校和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开工建设兰州六十一中新区分校,打造锦绣丝路园、湿地公园等文化精品项目,新增造林绿化4万亩以上。

    高新区以建设创新型特色园区为目标,集中打好雁滩园区改造提升、七里河园区转型升级、榆中园区规模开发、政策覆盖园区延伸拓展四大攻坚战,加快推进东部科技城开发、产业集群培育、科技企业孵化、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创新创业人才集聚五大工程。经济区建立健全“一区五园”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抓好二级园区开发,全力支持兰州国际港务区建设。

    4.保障民生:多为困难群众雪中送炭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新建、迁建、改扩建中小学20所,增加雁滩、盐场堡等区域教育资源供给,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加快建设兰州新区职教园区,建成北京实验二小兰州分校。继续实施扶持创业带动就业“万企计划”,启动“网上创业电子商务培训基地”建设,全面推行农民工工资支付“一卡通”,切实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加快市一院扩建工程,启动市二院扩建和市中医院、市妇幼保健院迁建项目巩固提升新农合参合率,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450元,实际住院报销比提高到65%。

    继续按政策提高城乡各类保障标准,落实推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开展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健全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拓展虚拟养老院服务范围和服务内容,实施市社会福利院老年养护中心项目。增加文化体育设施,新建139个“乡村舞台”,建成兰州体育学院,促进大专院校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提高公共安全防控能力,加强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着力防范消防安全、人员密集场所、油气管道、危险化学品、地质灾害等突发事件。

    5.城市管理:让兰州更加宜居宜业宜游

    更加注重科学治污,确保新标AQI达标天数达到68%以上(老标API优良天数达到85%以上),使“兰州蓝”成为新常态,推进二热电厂异地搬迁,加强黄河水污染防治和饮用水水质检测,加快“一号工程”水源地项目建设,确保广大市民饮水安全。加快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建设,启动2号线一期工程和3号线、4号线前期工作,全线打通北环路,形成环城快速通道,继续实施城市六大出入口综合整治,改造提升西客站周边主次干道。

    加大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力度,实施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并轨运行,改造和新建棚户区及各类保障性住房2.1万套,分配入住2万套。统筹实施黄河风情线环境整治、立面改造、慢行交通建设和夜景观打造,加密造林绿化和园林景观。实施南北两山“治秃除斑”工程。强化城市精细化管理,持续推进“五城联创”,全面启动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推进“智慧兰州”建设,全面推行物业管理权下放和重心下移,实现“三不管”楼院物业管理全覆盖。

    6.扶贫攻坚:完成91个贫困村整村脱贫

    持续推进扶贫攻坚和“双联”行动向纵深发展,严格落实责任、任务、资金、权力四到县机制,完成91个贫困村整村脱贫,减少贫困人口4.8万人。实施百万亩高原夏菜建设工程,新增蔬菜面积3.5万亩,总面积达到97万亩,提升改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00个。榆中北山中药材基地种植面积扩大到20万亩以上,积极培育家庭农场、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养殖大户,扶持农业龙头企业1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0个。

    编制全市主体功能区规划和新型城镇化规划,促进基础设施、市政配套、公共服务和产业政策向远郊三县一区中心镇和重点小城镇倾斜,加快青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和河桥、平安、秦川3个省级新型城镇化试点镇建设,着力打造一批工业、旅游和商贸特色镇,推行榆中、皋兰两县居住证制度改革试点。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推进新型农村集中居住区建设,建成农村安全康居住宅1万户100万平方米,加强老旧村庄综合改造和村落、村道环境整治,推行农村垃圾就地分类减量和资源回收利用,建成10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和100个环境整洁村。

    7.对外开放:打造丝绸之路核心节点城市

    坚持办好丝绸之路经济带(兰州新区)发展高层论坛,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缔结多个友好城市,开通兰州至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的国际航班,扩大中川机场国际快件和货运直航业务。培训“中亚国家官员”,作为兰州与中亚各国交流合作的联络员、信息员,争取新引进一批“三个500强”、上市公司等知名企业投资项目,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22%以上。

    加快培育生物医药、石油化工、汽车机械、农副产品、牛肉拉面等一批专业化和市场化程度高、产业带动能力强的区域性品牌展会,提升兰州国际马拉松赛办赛水平,争创国际田联金标赛事,继续办好中国兰州国际鼓文化艺术周,争取承办一批国家级会展活动。

    扎实开展“法治政府建设年”活动

    全面落实主体责任,按照“一岗双责”要求,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双促进双落实”,严格执行《兰州市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约谈工作实施细则》,强化责任落实,层层传导压力,深化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梳理行政机关内部职权依据和运行流程,加强对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国有资产监管、公共资源交易、公共工程建设等关键岗位和重点环节的制度防控。

    着力强化监督制约,主动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自觉接受市政协民主监督,接受群众监督、社会监督和新闻媒体监督,发挥好“12345”民情通服务热线的作用,提高网民留言办理质量。加强审计监督,加大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重大项目建设效益审计力度。

甘肃公安机关严打经济犯罪 挽回经济损失33.6亿元
  中新网兰州5月14日电 (记者 徐雪)“2021年以来,全省共受理经济犯罪案件4440起,立案3121起,破案2264起,移送起诉3486人,挽回经济损失33.甘肃新闻
甘肃开展打击欺诈骗保专项整治行动 守护民众救命钱
   甘肃开展打击欺诈骗保专项整治行动 守护民众看甘肃新闻
甘肃高院探索构建传统文化知识保护体系 涉敦煌文化等
  中新网兰州4月21日电 (记者 徐雪)“今年,甘肃新闻
甘肃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启航 助推法治政府监督机制建设
  中新网兰州4月20日电 (记者 徐雪)“行政复甘肃新闻
甘肃整治网络黑灰产和网络乱象 侦破案件逾2000起
   甘肃整治网络黑灰产和网络乱象 侦破违法犯罪案甘肃新闻
甘肃高院院长张海波:人民法院如何保长江治黄河?
   (两会人物)甘肃高院院长张海波:人民法院如何甘肃新闻
甘肃法院去年审理婚姻家庭等纠纷案件逾5万件
  中新网兰州1月19日电 (丁思 崔琳)18日,甘肃新闻
甘肃高院“以案释法”公布年度十大案件
  中新网兰州1月15日电 (徐雪 崔琳)甘肃省高甘肃新闻
甘肃拉开彻查涉金融不良资产案件攻坚序幕
  中新网兰州12月7日电 (记者 崔琳)7日下午,甘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