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我省大力实施“9+1”精准扶贫教育专项支持计划
治贫先治愚,扶贫必扶智。去年以来,我省充分发挥教育在精准扶贫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着力构建到村、到户、到人的教育精准扶贫体系,在“求精准”上下工夫,在“拔穷根”上做文章,组织实施了“9+1”精准扶贫教育专项支持计划,即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乡村教师队伍、民族教育、学生资助、高校招生、留守儿童等9个专项支持计划和《支持革命老区教育跨越式发展行动计划》,促进贫困家庭在根本上脱贫致富,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补短板,着力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我省重点推进学前教育资源向贫困村延伸。在相继实现集中连片贫困县乡镇幼儿园全覆盖、2000人以上行政村幼儿园全覆盖的基础上,今年全省着力建设2465所农村幼儿园,并优先支持革命老区,以期实现贫困地区1500人以上的行政村幼儿园全覆盖。力争2017年实现革命老区、藏区贫困村幼儿园全覆盖,2020年实现贫困村幼儿园全覆盖。
兜底线,着力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面向贫困地区农村学校,按照“一校一策”和“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我省精心实施“全面改薄”工作。2014年到今年,共落实资金145.5亿元,占五年规划总投入的67.9%。已实施项目惠及11293所义务教育薄弱学校、252万名学生,分别占全省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数的83%和在校生数的93%,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在贫困地区中小学和教学点建设“班班通”教室8.4万个,3390个教学点享受到了优质数字教育资源。
拔穷根,着力提升职业教育服务水平。我省促进优质职教资源向贫困地区、贫困家庭倾斜。加快建设兰州新区职教园区,以推进职业教育助推城镇化国家级改革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加快培养贫困地区产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努力实现“输出一人、脱贫一户”。发挥“农”字头中职学校、农林类职业院校和涉农专业点作用,广泛开展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增强“造血”能力。在贫困地区中小学开办涉农专业教学点49个,2015年面向贫困县招收“两后生”6万余人。并开展城乡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创业培训和劳务品牌培训,年培训规模达到20余万人次。
建机制,着力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省里完善“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机制。提高乡村教师待遇,把贫困县乡村幼儿园教师纳入乡村教师生活补助范围,乡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每月享受不低于500元的生活补助;加大贫困地区师资补充力度,按需设岗、按岗招聘、精准补充;重点加强乡村教师培训,采取送培下乡、专家指导等形式,切实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缩差距,着力加快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我省针对性地实施了支持甘南州、临夏州教育跨越发展行动计划,制订加快发展民族教育专项规划、藏区教育发展攻坚计划和支持藏区教育发展实施方案。省里倾斜财力,大力改善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全面改薄”资金按在校生数120%比例向民族地区支持。加大人才培养支持力度,近5年累计招收藏区1.23万名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提高藏区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和高寒阴湿地区取暖费标准,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生全部吃上了免费营养餐。
全覆盖,着力健全学生资助保障体系。在省级财力有限的情况下,从去年秋季学期开始,我省按照每生每学年1000元的标准,免除所有贫困家庭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的保教费。免除所有中职学生的学费,为贫困家庭学生每学年发放2000元中职助学金。对进入省内高职院校就读的贫困家庭学生按照每学年5000元标准免除学费和书本费。为贫困家庭大学生提供每学年8000元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2016年,对全省在园幼儿按每生每学年1000元的标准免除(补助)保教费,对贫困县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入园幼儿每生每学年再增加1000元的补助。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普通高中学生按每生每学年800元的标准免除(补助)学杂费和书本费。
重倾斜,着力落实各项招生扶贫政策。一方面,我省积极争取国家各类面向贫困地区的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另一方面,省级层面加大扶贫专项招生力度。从2015年起,新增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考生专项计划、革命老区专项计划。省属高校贫困地区专项招生计划、地方高校农村生源专项招生计划也精准到贫困县,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贫困家庭子女。开展省内高职(专科)院校面向贫困县单独测试和推荐免试招生试点,单独面向贫困县安排农村定向全科医生招生计划。2016年,各类扶贫专项面向贫困家庭学生的招生规模继续扩大。
保优先,着力促进老区教育跨越发展。我省全力扩大革命老区学前教育资源,支持革命老区到2017年率先实现有需求的贫困村幼儿园全覆盖。优先改善革命老区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全面改薄”资金按在校生数的120%向革命老区倾斜。优先支持革命老区实现所有中小学和教学点宽带网络全覆盖,所有班级“班班通”全覆盖。优先支持职业教育发展,支持革命老区每市重点办好1至2所国家中职示范校,每县重点建设1所有特色的职业技术学校或职教中心。(记者宋振峰)